2005年10月22日上午, YOCSEF长沙在长沙芙蓉宾馆举行主题为“计算机技术最新发展动态”的报告会,这是YOCSEF长沙本年度举行的第二次活动。本次活动恰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胡守仁教授八十寿辰,胡教授的众多弟子和计算机界的同行济济一堂。
胡守仁教授,浙江省江山县人,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电讯专业。1958年开始从事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负责和参加我国多种类型计算机,特别是大型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与开发。他德高望重,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计算机科学家和教育家,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前身计算机系兼研究所的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大家祝胡教授福如东海、弟子满天下!
报告会邀请了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孙成政教授、新西兰Otago大学高级讲师黄志毅博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芝博士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肖侬博士进行特邀演讲,国防科技大学教授、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YOCSEF长沙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戟博士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YOCSEF长沙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意洁博士担任会议的主持。
孙成政教授1987年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起成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孙成政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Internet和Web计算及其应用技术、协作计算系统和计算机协作任务支持(CSCW)、分布式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移动计算、面向对象的并行实现以及逻辑程序设计语言。
孙成政教授做了题为“Leveraging Single-user Applications for Multi-user Real-time Collabor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报告。单用户交互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之相比,选择多用户协作应用是非常有限的。现有的大多数商业应用都是设计成单用户的,而未来的应用设计很可能仍将以单用户为中心。多年来,人们梦想研究出将单用户应用透明地转换为多用户应用的技术。许多通用的应用共享系统采用集中的体系结构,这样的系统存在着严格的WYSIWIS(What You See Is What I See)、顺序化交互、响应能力差以及不能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集中式结构带来的问题,一些早期研究原型采用复制的体系结构,该结构有助于实现好的响应性、放松的WYSIWIS和有效的网络使用,并且支持并发协作。但是,该类系统面临一致性维护、外部资源管理和新加入者协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技术障碍多年来阻滞了该领域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认为复制结构是一个错误的方法。孙成政教授带领的研究组从2002年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Transparent-Adaptation (TA),基于TA的协作应用支持并发工作、具有好的响应能力和放松的WYSIWIS,同时可以避免复制共享系统所面临的大多数问题。
黄志毅1992年获得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研究人员,1998年起在新西兰Otago大学任教,自2002年起成为该校的高级讲师,现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黄志毅博士从1996年起从事分布共享存储和集群计算的研究。
黄志毅博士做了题为“ View-Oriented Parallel Programming on Cluster Computers (VOPP)”(集群计算机的面向视图的并行程序设计)的报告。VOPP技术优点在于通过把共享数据切片的方式使得程序员能专心于并行程序的性能优化,有助于优化DSM系统的一致性管理。
金芝199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担任该院计算机科学室副主任,和中科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开放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软件需求工程、领域建模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等。
金芝博士做了题为“多范例自动需求建模和分析:一种基于本体的方法”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在进行软件需求分析之前,先对问题领域进行建模和分析有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这种分析落实在问题领域中,领域用户容易介入;其二,对问题领域的全面描述利于保证完整的软件需求描述。报告中提出基于组织本体的问题领域描述,用领域用户能够理解的术语与他们交户,引导他们提供需求;以问题领域描述为起点的多范例自动建模和分析方法,提出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组织目标的可实现性和组织过程的可行性等三个分析准则;指出分析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引导领域用户补充和修改问题领域描述,分析完成后得到的问题领域模型可以作为前期需求文档,为进一步的软件需求建模提供依据。
肖侬博士,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并行与分布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教授。 研究方向为网格计算、海量信息处理和并行计算。
肖侬博士做了题为“网格最新发展动态”的报告。基于OGSI的网格服务与以前的网格建构(Grid Architecture)有很大的跳跃。把网格搭建在网络服务资源框架(WSRF, web service resource Framework)之上,是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转变。现在的网格服务与网络服务有趋同的趋势,WSRF的提出重新组织了OGSI的概念,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与网络服务一致。OGSI和WSRF的精华就是,网络服务所缺少的关键功能:能够创建、使用、探察、发现和管理有状态资源。OGSI和WSRF都定义了规范所要求的机制,这些都是建立在OGSA(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之上,这些变化对OGSA的影响很小。网格让各种资源进行共享,无线网格可以把各种无线资源集合到网格中。随着接入网格中的资源和用户的增加,网格的价值就更高。无无线网格是从新频谱的市场模型的增殖、在不同的无线网络中配置创新的技术和网格计算、p2p、web services三个相关的计算机领域中形成的。固定的无线网格从普通的网格中借鉴方法。p2p和无线网格都要处理异构的设备、不可靠的网络连接、很少的或没有和很少的或无警告的接点失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