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5日,YOCSEF专题论坛“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看我国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在友谊宾馆举行,论坛由YOCSEF AC委员单志广和委员陶建华主持,特别邀请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秘书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石定寰先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电子工业部规划研究院院长张复良先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邓寿鹏先生做主题演讲,解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与青年计算机科技工作者,共同分析和探讨已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对我国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影响,计算机领域的创新之路该如何走,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王珊教授、YOCSEF委员、CCF会员、媒体记者及一些对此话题感兴趣的人士近50人参加了论坛。
石定寰先生长期参与国家战略规划的工作,他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历次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情况、规划的目标和在国家建设中起到的作用,然后着重讲了这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制定的背景和战略意义,特别是国家重点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背景和意义。这次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和决策,是在总结了我国几十年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参考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同时,他还详细解读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6字方针的含义,最后特别强调,实现创新的目标人才是根本,青年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殷切希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通过武装自己,迎接新的挑战,未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张复良先生从一位在中国电子工业工作了50年的老同志的角度,向在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诠释了自主创新的意义,他指出,过去我们的信息技术,走的是一个跟踪、仿制的道路,而跟踪与模仿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形成自己完整的工业和技术体系。科学家的任务在于创造和发明,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要迷信前人,不要迷信美国,历史上很多重大发明创造,都不是从大人物、大科学家手里出来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摆脱跟踪模仿,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他建议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怎样真正转到创新的轨道上来,转变将会非常之艰巨,但不实现这个转变,是搞不上去的。
邓寿鹏先生通过3G技术系统的发展,阐述自主创新的意义。他首先介绍了创新的八大基本特征和基本概念,即“思维性、创造性、阶段性、风险性、效应性、周期性、社会性、国际性”,“创新是在世界范围内,运作一切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进行广域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活动,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广义创新是一个从观念创新,到运作创新,再到绩效创新,然后新的观念创新的链式过程,包括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创新环境,创新政策,创新协同六类关键要素,他对这六类要素进行了解释,指出今天整个国家讲创新,绝不仅仅是研究技术上的演化,而是全方位的。随后,他对3G技术的现状和国家今后一段时间的部署做了详细的介绍,我国已经开始了3G技术的大规模测试工作, 3G牌照即将发放,而3G技术系统中的自主创新,将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会者对三位讲者的发言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就自主创新与国际化趋势、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制度的关系、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细则、如何落实企业是创新主体、如何建立中国的创新文化、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小人物”的创新精神、3G技术系统标准、技术及其经济效益等问题与讲者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论坛给大家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演讲记录:
石定寰: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
邓寿鹏:自主创新与3G技术发展
朱征瑜写稿

|

|
执行主席单志广、陶建华 |
论坛会场 |

|

|
石定寰先生 |
张复良先生 |

|

|
邓寿鹏先生 |
会后合影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