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祝鸿平处长作了题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情况”的报告,介绍浙江省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现状,重点分析了本专科招生、就业状况和在杭高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条件。他指出近4年来信息类学生招生人数有很大提高,扩招学生中40%是信息类的。目前产业界对学生的要求是:召之即来、来之即用。企业需要多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途径单一、缺乏特色。同时还介绍了正在酝酿中的浙江省教育厅对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改革及扶植措施。主要设想是:分类办学、创建特色;本科培养研究、工程、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支持高校与企业实行“X+1”模式,并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科交叉;增加高职专升本、本科2+2、信息类本硕连读等计划人数;组织学科竞赛,推动双证及资格认证项目。
胡华副院长总结了浙江工商大学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从学校和学生的现实条件出发分析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规划制定的原则,并指出学校教育的改进方向。主要观点:1)兼顾精英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压缩理论课程,增加实践;3)课内实验不少于1/3课时。
何钦铭副院长分析软件技术的特点与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针对产业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在分析现有教学计划结构与人才培养中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以及个人成长对策,并简要介绍浙江大学在这方面的实践情况。他将软件人才分为四类:行业软件人才、嵌入式人才、软件外包人才、娱乐软件人才,从各自特点指出如何因材施教。他将软件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归纳为VC++ TM :international View,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dvanced Technology, +advanced Methodology。
魏致善总监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分析了培养模式和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出教学计划应当密切关注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随需而变,同时指出创新性复合人才缺口较大。
黄达介绍了从学生到员工转变过程中发现教育模式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在企业中更具竞争优势。
学生代表
随后,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对学生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差距的产生、如何缩短差距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本次活动得到了西湖之声的报道,浙江省教育厅将会以简报方式进行报道。
(主席陈天洲供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