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哈尔滨与YOCSEF广州在CNCC联合举办“开源模式能否重构龙江工业软件领域人才培养新范式”观点论坛
2025-11-08 阅读量:0 小字

黑龙江作为国家重型装备制造基地,正全力推动龙江“制造”向“智造”升级。然而,作为智能制造“神经系统”的工业软件领域,其人才培养缺面临资源少、师资缺、协同弱、效果差等挑战。2025102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YOCSEF哈尔滨与YOCSEF广州联合组织“开源模式能否重构龙江工业软件领域人才培养新范式”观点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四楼贵宾会议室举行。论坛由YOCSEF哈尔滨副主席王勇(哈尔滨工程大学)和YOCSEF广州副主席姜思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同担任执行主席。

论坛邀请了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江贺、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张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汪云海、中国船舶工业软件测试中心主任孙志安、青岛数智船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滨进行引导发言,黑龙江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副所长周丽丽、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信息工程部部长任建伟、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李学东、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长杨永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航空弹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基础技术部长杨人锋作为特邀嘉宾还特别邀请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工业软件方向大三的5位同学参加。同时论坛还吸引了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研究员豆康康、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初荣、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理事企业工委执行主任吴永德参会交流。参与论坛活动的人员还包括YOCSEF深圳主席漆舒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YOCSEF上海秘书长刘斐(上海擎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YOCSEF广州主席苏申(广州大学)以及YOCSEF哈尔滨AC委员、委员等来自企业与高校的50余位代表参与此次论坛。


1论坛现场

在引导发言环节,五位嘉宾分别分享了各自关于新时代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工业软件开源模式与人才培养范式,以及开源模式赋能工业软件发展等方面的见解。

首先进行引导发言的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江贺。他的报告题目为《面向新时代工业软件的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从“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和开源生态构建的角度,尝试提出应对新时代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的解决之道。


2 江贺进行引导发言

第二位引导发言者是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张涛,报告题目为《工业软件开源模式与人才培养范式》。他探讨了开源与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融合创新正在探索创新的商业化模式,培养本地开发者、高校AI开源生态理论教育、加强科研项目的真实落地以及强化高校、开源社区、工业软件制造企业三方合作创新人才培养范式。

3 张涛进行引导发言

第三位引导发言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汪云海,报告题目为《开源模式赋能工业软件发展思考》,探讨了开源策略是否可以解决工业软件发展困境,特别地VTK为例提出了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策略,强调需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自主的工业软件及人才培养模式之路


4 汪云海进行引导发言

第四位引导发言者是中国船舶工业软件测试中心主任孙志安,报告题目为《开源模式下的工业软件测试与人才培养实践》,他指出软件测试是规避工业软件风险的重要手段,如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知识产权和社区管理,强调重视联合培养与协同创新,通过产学研协同赋能复合型工业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


5 孙志安进行引导发言

   第五位引导发言者是青岛数智船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唐滨,报告题目为《开源生态助力工业软件产教研融合发展》,探讨了工业软件自主化的形势,工业软件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开源生态是实现资源开放、资源共享,解决工业软件人才培养问题的优秀方案。


6 唐滨进行引导发言

在思辨环节,五位思辨引导嘉宾与参会者共同探讨了三个思辨议题。嘉宾们对具备哪些核心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龙江工业软件的人才需求目前龙江工业软件领域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突出困难有哪些?开源模式能否成为破解龙江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困局的“灵丹妙药”进行了深入讨论。嘉宾们的思维激烈碰撞,观点不断交锋,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收获。

思辨议题一:具备哪些核心要素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龙江工业软件的人才需求周丽丽分享了黑龙江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在培养工业软件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措施,强调了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以及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嘉宾们输出观点如下:

1、人才培养仍然要以高校为主,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可以在人才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反馈并提出需求,同时应该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

2、通过开源模式,构建“协同集市”,积极开展产学协同实践,基于场景的“做中学”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黑龙江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底蕴和高校资源(如哈工大、哈工程)等,积极打造具有龙江特色(如面向航空、农业等优势产业)的工业软件开源社区企业提供的生产研发场景协同培养人才;

3、工业软件领域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工业知识与工程实践,因此要构建能够融合企业背景知识和技术需求的课程体系,积极邀请工业软件企业、行业企业等专家作为兼职师资,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7 思辨议题一讨论

思辨议题二:目前龙江工业软件领域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突出困难有哪些?任建伟指出,要给学生创造充分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加强学生技术业务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李学东分享了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业化场景,特别提出合理的评价政策激励体系是重要因素其他与会嘉宾针对此议题积极展开了深入讨论,各位嘉宾提出了以下观点:

1、传统课程体系以基础理论为主,知识更新慢,以知识传授为主偏重理论而实践不足。虽然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但工业软件工业知识积累为基础,需要多学科交叉背景当前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业软件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

2、受区域环境、产业发展历史等因素影响,龙江地区高校制造企业和工业软件厂商等沟通不足,区域产业生态薄弱,深度融合存在壁垒,协同模式有限、手段匮乏核心驱动力不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产教协同效果差人才培养实践资源少

3、目前龙江面临人才“留住难引进难”等困境,加之黑龙江本地专注于工业软件研发的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科技公司较少,而工业软件师资需要既懂软件算法又懂工业需求的复合型师资带来兼职教师缺乏,影响学生工业软件研发实践能力培养

8 思辨议题二讨论

思辨议题三:开源模式能否成为破解龙江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困局的“灵丹妙药”杨永生指出开源模式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协同,产教协同非常有必要,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模式是培养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应该增加应用类课程的设置,推动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杨人峰指出开源模式的核心是协同,建立工业部门和高校联合的双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解决工业软件人才的培养问题。其他与会嘉宾也就该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思辨,嘉宾们输出观点如下:

1、开源模式具有开放、共享特点,通过共享工业软件代码将“真实的工业现场搬进课堂,使学生能够接触企业级工业软件项目,但选择源代码作为课程资源,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如何多方协同培养保证能力达成等都需要继续进一步深入探讨;

2、开源模式作为新的思路能够为产教协同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持,扩大了课程资源和学习形式后续要考虑在当前高校教学中高价值开源贡献的学习成果认定以及建立可持续的激励与评价体系保持各方参与的动力和积极性

3、开源融合、多方协作、生态共赢很可能成为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破局的关键,还需要培养模式、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共同改革以促成,典型应用案例的落地是推动破局的重要动力

9 思辨议题三讨论

最后,YOCSEF哈尔滨分论坛主席玄世昌对论坛作总结与展望。他认为本次论坛选题具有鲜明特色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有一致的目标和强烈的愿望。与会者分享了各自关于开源模式与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的思考对培养路径和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龙江工业软件领域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了宝贵建议。


10 论坛总结

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龙江工业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工业软件开源模式赋能人才培养新范式问题,提升了参会者对龙江工业软件人才培养的认知。通过此次交流,大家对未来的工业软件人才培养范式有了更清晰的思考,论坛为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了新视角和启发。


11 合影留念


热门动态
2023-04-20
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ChatGPT的横空问世...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