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南京 > 新闻动态
钟山论剑 观点论坛总结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求“真”之路:强化需求对接、优化平台运营、加强人才建设、完善评价机制
2024-09-27 阅读量:1 小字

2024年9月21日,CCF YOCSEF南京钟山论剑观点论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求‘真’之路”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40余位高校专家学者、政府及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者,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效途径展开深入讨论。论坛由YOCSEF南京AC副主席张嘉超(南京工程学院)和朱光辉(南京大学)作为执行主席共同主持,YOCSEF南京AC学术秘书徐翔宇(东南大学)和AC委员沈杰(数据堂)共同担任在线主席。
论坛开始,朱光辉首先介绍了CCF YOCSEF的文化和使命,强调CCF YOCSEF致力于聚焦地方特色,汇集各方才智,倾听社会声音,探索学术高峰。与此同时,南京分论坛着力于促进省内高校和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随后,张嘉超详细介绍了此次观点论坛的背景。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9.4万件,约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20%。近年来,江苏省政府相继出台高校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实施方案以及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旨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江苏“开花结果”。然而,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与市场需求“真”匹配难、与企业“真”对接难等问题,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实现 “真”落地。对此,本论坛重点探讨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面临问题,共同研讨在政策制定、平台搭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如何完善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真”转化,以期为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合理建议,着力推动江苏省高校与产业互通互融。为给论坛提供更为详细的背景数据,YOCSEF南京进行了江苏高校专利数据检索以及可视化分析。


引导发言

论坛邀请了三位引导嘉宾,他们基于自身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分别从高校角度、技术转移平台角度以及创业投资角度,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技术转移平台以及创业投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带来了精彩的引导发言,也为后续的思辨环节奠定了坚实的思辨基础。
韩冰(南京工程学院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处长)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虽然量大,但是质量参差不齐,他把高校科技成果形象的比喻为“钻石矿”,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把少量的具有突出转化价值的钻石给挖掘出来。他强调专利成果转化更缺的是技术经理人,通过技术经理人牵线搭桥,调动整合各种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他认为目前高水平技术经理人紧缺,要在培养高水平技术经理人方面多下功夫,通过提升技术经理人的职业获得感以及畅通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通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其中,加快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高效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姚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 副主任)从如何跨越技术转移的“死亡之谷”出发,介绍了当前主流的各类技术转移平台。高校侧的技术转移平台列举了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等,政府侧的技术转移平台列举了技术经理人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技术交易所、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等,另外还有龙头企业技术转移平台以及第三方技术转移平台。他提出技术经理人应根据所服务平台的不同资源抓手,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努力方向:是服务供给端的技术转移官、服务需求端的技术经纪人,还是服务资本端的技术投资人。

冯建东(南京江北新区创新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总经理)首先从创业投资的视角出发,介绍了美国硅谷和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他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由三个核心要素构成,即“人、财、技术”,基于对科技成果转化三要素的深入理解,他认为创业投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可以提供人、资金、销售以及内部管理等全方位的贴身服务。最后,他结合自身经历,带来了一些通过创业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观点思辨

在观点思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真”动力、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真”匹配、政策、平台、人才对高校科技成果“真”促进三个方向展开,旨在发掘科技成果转化有效途径。在论坛活动前,针对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了110余份高质量问卷反馈,其中校企科研人员共占约70%,科技管理与科技服务人员(含技术经理人)约占30%,约有80%的受访者所在领域为理工科领域。相关调研数据为观点思辨提供了重要参考。

思辨议题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真”动力来自哪里?是科研评价体系、技术价值本身还是市场需求驱动?

调查问卷显示,关于高校申请专利的“真”动力,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教师职称需要(占27.96%)、原创成果保护(占22.98%)和成果转化(占16.09%),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响应市场需求和满足学生毕业需求,较少部分(占9.75%)认为是政策和补贴支持。关于高校成果转化的主要动力,排在第一位的是科研评价体系(占25.89%),市场需求驱动和企业合作意愿排第二和第三,而技术价值本身排在第四位(占14.75%)。
思辨嘉宾韩奎国(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首先指出科技成果不等于专利转化或转让,这是目前存在的较大误区,同样科技成果转化也不能仅从专利转让或许可的统计数据体现。就“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真’动力”这一议题,他谈到高校的科技成果有一大部分是聚焦前沿和基础的研究,这部分成果的出发点并不在于市场转化和推广。而对于可能具有市场转化价值的专利,目前的情况是高校有热情,但企业比较冷静,想要推动真转化,得先让企业和市场有兴趣且愿意投入。此外,由于当前我国专利申请价格对比国际专利较低,专利申请的门槛也相对低,导致后期想要“真”转化反而更难。

在思辨嘉宾的启发下,与会嘉宾积极思辨发言,观点提炼如下:
  • 观点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真动力未来可能来自于高校老师对于经济效益的意愿和追求。在“非升即走”的大背景下,除了少数能在科研道路上走的很远的老师,其他老师往往可以考虑加强与产业界进行对接。

  • 观点2:目前高校教师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真”动力还是来自于评价体系。从科研角度来说,科研成果转化就是把成果卖出去,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而很多高校教师更关注的是上“表格”,即在职称和其他评价体系中是否能够有所帮助。

  • 观点3:真正的动力还是来自于实际需求,即使科研成果做的再好,如果没有实际需求,还是没有实际动力。科研评价体系只是“催化剂”,在多年前没有当前科研评价体系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

  • 观点4:当下科技成果转化的“真”动力还是政策驱动,政府通过大量的平台调研和高校调研,希望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所以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动力来自于政策驱动,评价体系只是助推剂。

  • 观点5:从企业端来看,市场需求和技术价值本身是真动力,企业看重市场需求,而只有货真价实的技术才能解决需求,企业挖掘需求后与具备相关技术价值的高校教师进行对接合作,才可能成果转移转化。

  • 观点6:目前教师端的成果转化真实动力大多是评价体系,而企业端的真实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应该是偏产业的,因此想要实现真转化,教师需要多考虑市场的需求。

小结:无论是科研评价体系、技术价值本身还是市场需求推动,都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而“真”动力针对不同的主体也各不相同。在高校教师来看,真动力大多就是科研评价体系;而从企业来看,真动力就是市场需求和技术价值;而资本方很多时候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在他们的考量中,政策驱动和技术价值为主要动力。深究科技成果转化的“真”动力有利于通过针对性的政策和方案,推动各方主体成果转化积极性和可行性。


思辨议题二:高校科技成果是否能够适应“真”市场需求?

调查问卷显示,关于现有的科技成果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认为只有部分满足(各类身份共占52.09%)或者很少满足(各类身份共占30.25%)。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技术因素,技术的经济性和应用价值(各占28.14%)并列第一位,技术的可靠性(占17.58%)和创新性(占17.08%)排第三位和第四位。关于校企合作先行专利后出、专利先出校企转化后行的方式,66.36%的受访者表示前者更有利于实现成果转化。
针对第二个议题,思辨嘉宾罗义斌(南京联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到高校科技成果大多都是面向新技术、新方向和新市场,因此肯定是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但从数据来看,国内转化率还是很低的,美国的产业转化率50%左右,我们的仅为3.9%,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我们还需要提升。关于如何让成果与市场真匹配、让成果实现真转化,需要高校带着优质成果找有研发能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或者企业群去谈,“新”需求怎么来,需求是走访出来的,想要真正的校企对接匹配,需要技术端仔细评估、需求端深度挖掘并且相互建立信任。

在思辨嘉宾的启发下,与会嘉宾积极思辨发言,观点提炼如下:
子议题:2.1 高校存量科技成果能否满足“新”市场需求?
  • 观点1:高校的存量技术基本上已经没有转化价值,一方面是时效性的问题,技术随时间不停更迭;另一方面是之前专利的质量相对也较差。

  • 观点2:目前高校已有的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技术匹配度不够,即使通过建立数据资产量表、搭建需求合作平台,校企大部分情况也无法有效匹配对接。

  • 观点3:目前大部分存量专利并不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转化较为困难,而真的有价值的专利不愁转化。同时,高校教师对专利保护意识缺乏,教师无法解决技术保护问题,很多时候技术拱手企业。

  • 观点4:国内大部分校企合作以横向合同形式存在,但这部分并不统计到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往往对技术本身不感兴趣,只对最后的成果/产品感兴趣,国内企业需要对未来的技术感兴趣且愿意投入。

  • 观点5:专业及当前市场风向有关。以农业技术为例,资本往往是不愿意参与的,即使现有的技术成果有很多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但是现在转化的情况并不乐观。

小结:存量科技成果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需要依据专利质量、专利保护情况、成果迭代更新情况等维度进行考量,也要结合不同学科背景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对于优质的有较好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存量成果,在加强校企有效沟通对接的同时,也要注重产权意识、加强成果保护。


子议题:2.2 为了提升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校企合作先行专利成果后出、科技成果先出校企转化后行哪一种方式更加有效?
  • 观点1:目前高校科技成果有技术导向、前沿导向、市场导向三类,在当前具有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更有利于转化,因此建议校企合作先行

  • 观点2:高校科研人员在对成果和技术转化时,与市场和企业的理解差别很大,推进科研成果转化需要高校技术有一定的雏形,校企再进行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再产生新的成果,这类成果才会更容易转化。

  • 观点3:很多高校教师并不了解做什么有实际需求、容易转化,所以鼓励高校教师“走出去”多与企业交流,需要增加与企业交流的频率,反向指导自己的科研工作

  • 观点4:不同领域差异较大,从药物领域来说可能专利本身价值很高,但从材料领域来说,专利本身的价值可能不高,与企业先合作进行技术迭代,长期看收益可能会更大。

  • 观点5:专利成果直接让企业做投资决策难度太大,肯定是先出成果才能让企业有信心去合作转化。尤其是是风险高、投入大的科技成果,企业一般都不会极早投入。

小结:校企合作转化的有效方式要依据实际需求,综合考量所在专业领域情况、需求响应难易程度以及技术研发周期和投入等因素。但无论是先产学研合作先行还是技术成果先出,高校都要与企业增加有效沟通的频率。同时,在跟企业的合作中,高校教师要注意谈判技巧、注重培养产权保护意识,或请专业的技术经理人进行协助。而企业端,也要尊重知识产权,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及时签订相关合同明确约定知识产权归属。


思辨议题三: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真”转化的关键:政策、平台还是人才?

调查问卷显示,在政策方面,大部分人认为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占29.04%)对科技成果转化最为关键,一部分人认为校企合作制度保障(占18.25%)和专利保护与管理机制(17.01%)最为关键。关于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存在的不足,大部分人认为当前平台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占31.37%)、对接的成功率不高(占30.39%)。关于哪些指标应被纳入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排名前三的指标分别是转化总收益(占24.48%)、市场影响力(占19.71%)和转化率(占15.98%)。
关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真”转化的关键,思辨嘉宾周剑峰(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认为目前政策还是最为关键,他谈到高校是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的策源地,而政策导向是促进科技人才为什么做怎么做的关键。关于评价体系,他谈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应该要需要综合考虑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科技价值。从考评上,一是要进行分类评价,不同的科技成果需要按不同赛道进行分类评价;二是要注重长短期结合评价,以体现和挖掘高校成果的前瞻性;三是要对团队进行评价,而非只针对领头人进行评定,要促进团队融合技术经理人等专业转化人员帮助转化。

在思辨嘉宾的启发下,与会嘉宾积极思辨发言,观点提炼如下:
子议题:3.1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真”转化的鸿沟在哪?政策上该如何填补?
  • 观点1: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真”转化的鸿沟是政策太多、管理部门也太多,当前知识产权局、科技部、教育部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都有不同的方案和要求,会出现多头忙但落实难的情况。
  • 观点2:当前政策都是利好的,不是冲突的,但是平台太多、重复建设,但对平台的运营投入又少,拉低了整体转化效率。
  • 观点3:科技转化服务平台是解决转化鸿沟的核心途径,很多高校缺乏数字化转化平台,平台的目的是解决信息差,供给端技术需要结构化,需求端的实际需要也要结构化。
  • 观点4:高校科技成果“真”转化的鸿沟在于缺乏专业的、职业的技术经理人,因此政策上要对技术经理人的分配机制和培养机制进行完善。
  • 观点5:目前政策都是支持,实际问题还是在资金上。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落在的“死亡之谷”需要资金支持,但高校、企业都不敢投,资本方又无法确认是否能盈利,也不投,所以这才是核心问题。
小结: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缺乏、管理部门较多、转化平台重复建设但运营投入不足、专业的转化技术经理人较少等问题。因此,政策上可以从鼓励资金投入、简化管理政策、加强转化平台运营和管理、合理化技术经理人分配和培养等方面进行优化。


子议题:3.2 当前技术经理人队伍是否“才尽其用”?
  • 观点1:现在技术经理人大多是兼职,专职技术经理人极少,而专业的技术经理人业务能力要求极高。如果高校不支持、不重视,技术经理人的职业发展之路还是困难重重。
  • 观点2:技术经理人需要比较全面的能力和经验,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实现。但如果用平台整合起来,每个人有自己的特长,以团队的方式服务技术成果转化,更有可能实现促进转化。同时政策激励也要加强,可以促进经理人的工作。
  • 观点3:技术经理人服务应当分高校端、企业端和资本端,目前上海对每一端都有细化。此外,当前对于技术经理人的期望过高,但培养体系是不完善的,需要扩大技术经理人能力培养范畴,同时优化薪酬结构
小结:技术经理人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这在当前难以实现。而利用平台整合资源,让每位经理人发挥自身特长,以团队形式服务转化过程,成为更可行的途径。因此,强化技术经理人政策激励、优化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构建团队化服务平台,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策略。


子议题:3.3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需要从哪些方面完善?
  • 观点1:分类评价非常重要,不同的科技成果需要设置不同赛道进行分类评价。
  • 观点2:评价一个成果需要多个维度,但在实操层面比较困难。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对成果转化进行严格公示,接受全体检验。虽然目前的评价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不客观、不严格的问题,但整体上对高校教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 观点3:目前有高校在职称评审方案增加了专利转化的条件,不同高校有不同的意见。但参考国外高校的成果转化是没有考核的,国内用转化指标来衡量,长期看可能会有不利影响。
  • 观点4:当前部分高校将社会服务型教授纳入评价体系的,但是实际能走通这条路的人非常少。目前的成果评价还没有完善的体系,而成果的转化效益本身更难去评价,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分类细化。
小结: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高校成果转化“真”动力、促进成果转化“真”落地。但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并且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一些困难。评价体系制定上要摒弃指标性考核,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评价、多维度评价、公开评价、长短期综合评价等。


论坛总结

历经四小时的热烈讨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求“真”之路任重而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技术的持续创新、资金的有效投入、需求的精准匹配对接,更离不开高校、企业、政府、资本等多方的紧密协作,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真实走向和最终质量。此外,提升现有的各类转移平台运营效能、强化技术经理人队伍专业能力、优化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对于促进当前成果转化“真”落地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YOCSEF南京表示,后期将整理论坛成果、形成报告提交相关部门,以期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做出实际行动,力争参与到相关政策制定与活动实践中,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真”转化和“真”落地。


媒体报道

撰稿:张嘉超、朱光辉

编辑:徐翔宇

审核:吴天星





关于YOCSEF南京


2011327CCF YOCSEF2011YOCSEFAC)、,现任AC
欢迎各界热心人士加入CCF YOCSEF南京大家庭!
(15077889931)
如您想与YOCSEF南京合作交流,请联系我们!
(13851943011)




热门动态
2024-08-25
2024年8月18日,CCF YOCSEF南京钟山论剑观点论坛——“从‘循序...
2024-07-10
2024年6月22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南京分论坛(...
2024-07-10
2024年6月16日,由CCF YOCSEF南京举办的“大模型赋能材料科学创...
2024-06-03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
2024-05-30
2024年4月20-21日,CCF YOCSEF南京不负春光,在南京市江宁区花筑...
2024-03-19
2024年考研成绩新鲜出炉,今年的考研人数虽然有所下降,但也达到...
2024-01-18
参会人员集体合影留念2024年1月14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
2023-12-26
2023年12月16日,CCF YOCSEF南京在南京市江宁区数动未来空间举办...
2023-11-24
2023年11月4日,由CCF YOCSEF南京举办的“计算机技术如何助力青...
2023-08-27
2023年8月19日,CCF YOCSEF南京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计算机学...
2023-08-14
2023届毕业生达历史之最的1158万人,而当下的考研人数越来越多,...
2023-08-10
2023年7月25日,CCF YOCSEF南京成功举办了钟山论剑技术论坛“打...
2023-07-13
2023年7月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南京分论坛(简...
2023-06-13
2023年6月11日,CCF YOCSEF南京于江苏省计算机大会期间在江...
2023-05-22
2023年5月13-14日,CCF YOCSEF南京在南京市江宁区龙乡·溪谷...
2023-04-21
2023年4月15日,由CCF YOCSEF南京举办的“人工智能能否成为...
2023-04-04
2023年03月25日,由CCF YOCSEF南京举办的“从ChatGPT到GPT-4: 大...
2023-02-04
近几年,“产学研”成为热词,凝合产学研成为高校和企业破局的一...
2022-12-2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每天都会产生数以亿计的横跨各个领域流动...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