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青岛 > 新闻动态
破“唯SCI”,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压力山大还是天赐良机?
2020-12-07 阅读量:1091 小字

今年2国家先是出台了《关于规范高等教育学校SCI论文等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破除高等教育中的“唯SCI论文论”和“论文至上”;接着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对接高层次人才需求、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意见。在改变研究生评价标准和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形势下,该如何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含金量?

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辨,2020125日下午1430CCF YOCSEF青岛以‘唯SCI’,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压力山大还是天赐良机?”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线上、线下结合的观点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有: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景景教授、朱习军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董军宇教授、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刘冠峰博士、YOCSEF广州主席王昌栋、中国石油大学张培颖老师、海信集团周钊博士、YOCSEF成都副主席彭博、YOCSEF青岛的老主席潘振宽、吕琳、YOCSEF青岛现任主席赵中英、副主席张乐江、黄振、纪淑娟,AC委员孙丽珺、李昕、高峰、李哲、包永堂、姜静波、姜丽莉、艾崧溥、曲亮、准AC张晓伟、傅真,以及驻青高校师生及企业界的朋友130余人。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是CCF YOCSEF青岛学术秘书孙丽珺和CCF YOCSEF青岛AC委员李


青岛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王景景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执行主席孙丽珺和李昕分别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和议程。

在引导发言阶段,特邀嘉宾中国海洋大学海德学院院长CCF青岛分部主席、YOCSEF青岛老主席董军宇教授首先做了题为“从海外大学教师职称评价角度思考研究生培养”的引导发言。董军宇教授从分析国外高校职称评价体系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切入主题,认为研究生的培养应该首先服务自己国家发展,并且依学生的兴趣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建议加强基于内容的小同行专家学术评价。

特邀嘉宾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刘冠峰博士做了题为“研究生培养与论文评价体系浅谈”的引导发言。刘冠峰博士剖析了“唯SCI论文”造成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多元评价降人才”的观点,多元价值指标可以是社会、大众、专家、小同行等多角度综合评价,并且要因学科特点培养、因材施教。

特邀嘉宾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朱习军教授做了题为“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的引导发言。朱习军教授从自己多年从事的研究生管理工作出发,介绍了青岛科技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的产学研特色,认为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和导师自身修养的提高至关重要。

接下来,执行主席分享了“破唯SCI,你准备好了吗?”的调查问卷结果。其中问题“ 破‘唯SCI’后,是否应该干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及选择的理由,问卷结果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针对这些问题,论坛进入了思辨环节的第一个议题“不‘唯SCI’,是否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中国石油大学张培颖老师首先分享了思辨观点。张培颖老师认为让学生从撰写到发表SCI论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问题发现与提出”、“文献收集与整理”、“概念的生成与厘定”、“做出学术命题”、“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以及“对学术前沿的敏感”。YOCSEF广州主席王昌栋进一步提出“不写SCI论文,怎样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的问题,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不发SCI是错误的,会发SCI论文的学生往往比不会发的学生学术能力强。YOCSEF青岛老主席、山东大学吕琳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讨论的是“唯”字,而不是SCI,对于专业硕士来说,不写论文、把软件写出来给更多人使用也很好。海信集团的周钊博士认为做研究不一定要发SCI论文,工程能力也非常重要。YOCSEF青岛AC艾崧溥认为不囿于SCI标准,也许可以更多地关注到我国需要的科研方向。YOCSEF青岛AC高峰认为目前的SCI分区并不合理,CCF推荐的期刊、会议论文更有代表性。

在第二个议题“不‘唯SCI’,能否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社会/市场的需求进一步衔接”中,思辨嘉宾周钊博士做了观点分享。周钊博士认为研究生培养应该知行合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可遵循选好题->铺好路->把好关的路径。其中选题要从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出发;铺好路包括数据、设备、团队的配合;要从真实系统、真实数据、真实场景上把好关。可以结合高校和企业的优势通过企业实习、创新竞赛等方式联合培养研究生。YOCSEF成都副主席彭博结合自己的研究生指导经验做了观点分享。彭博认为研究和工程需要结合,学硕保证研究能力,专硕保证工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但都要保证工作量饱满;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学生的兴趣点在工业界,则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应该“唯”SCI,要唯“高水平论文和创新能力”。YOCSEF青岛副主席张乐江认为高水平论文可体现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与老师的考核有关,研究生要有一定的淘汰比例。YOCSEF青岛AC包永堂认为可“立”一些高质量的竞赛,不能只唯论文。周钊博士认为SCI论文只是一种考查学生的形式,重要的是“神”,不是“形”,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YOCSEF青岛AC姜丽莉从自己所在企业考察学生的角度出发,认为评价学生时关注成果、也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实践创新能力,“唯SCI”不全面,要出台对人才全面评价的细则和规范。YOCSEF青岛准AC张晓伟认为创新是有不同层次的,论文是理论创新,要将多种创新形式纳入考核范围中。执行主席李昕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培养、因人而异。创新要有交叉,包括学科的交叉,要解决国家需求的真正的问题。YOCSEF青岛主席赵中英进一步提出:如果企业提出问题,学术界缺乏真正的场景、数据来促进实际问题的推进怎么办?希望企业界能够提出需求,与学术界加强合作。


在第三个议题“在破‘唯SCI’的同时,‘立’什么才能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中,YOCSEF青岛老主席潘振宽教授做了观点分享。潘振宽教授认为SCI论文本身没有问题,SCI是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不能单一的强调某一类学报或某一类引用;到底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发表论文都不能走极端。培养合格研究生的过程应该是因材施教、促进学术的个性发展、促进创新思维发展、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要从科技、人文、经济等方面总体评价研究生质量,不能单从某个指标评价。另一位YOCSEF青岛老主席吕琳也分享了个人观点。吕琳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的衡量贡献价值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分类评价、同行评价、代表作制度。双盲评审、公开评审可以提高论文质量,国内的期刊要赢得大家认可。重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过程,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YOCSEF青岛副主席纪淑娟认为破“SCI”后老师压力可能会更大,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好事,要立多重的标准。高峰认为有些没发表的论文也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力,要有原创性的东西,不能“拼”论文,不能量化论文。YOCSEF青岛AC李哲认为现在的评价与利益(如奖学金)挂钩,可以什么都不“立”,以学位论文为出口。李昕认为立人文素质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

最后,CCF YOCSEF青岛主席赵中英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赵中英代表YOCSEF青岛论坛感谢所有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兄弟论坛代表、及参加本次论坛的所有AC委员及兄弟姐妹们。本次论坛汇集了来自高校的导师和研究生、企业界的专家,对“唯SCI”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将来的研究生评价体系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思辨,本次观点论坛圆满结束。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