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CCF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推进会”在辽宁·沈阳顺利召开。YOCSEF哈尔滨以“工业软件‘卡脖子’之路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了特别论坛活动。本次论坛活动由王勇(YOCSEF哈尔滨副主席、哈尔滨工程大学)、玄世昌(YOCSEF哈尔滨主席、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担任执行主席。
本次分论坛汇聚了国内知名高校、重点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先企业的顶级专家学者,从工业软件的关键技术攻关、测试评估体系、人才培养方式等维度,共同探讨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明确国产自主化发展的战略方向,以期破解工业软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助力打造工业软件的“中国脊梁”。
会上,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院长、国家领军人才、国家优青江贺教授围绕“国产化EDA突围之路”展开了深入分析。他提出国产EDA工具的突破应采取三步走战略:一是以“点突破”策略,在异构集成、AI辅助设计等新兴领域率先建立技术优势;二是构建高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实现算法研发到晶圆厂验证的全流程贯通;三是通过“应用牵引”模式,在成熟制程领域逐步实现商业化落地,逐步打造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产业生态。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技术专家豆康康高级工程师针对工业软件测试与评估体系进行了深入解析。他指出当前我国工业软件测试领域面临着巨大挑战,并结合自身单位中国船舶工业软件测试中心在工业软件测评方面的丰富经验,详细介绍了工业软件测试的流程、类型和方法,以及国产自主化评估标准、指标体系和实际测试案例。
青岛数智船海科技有限公司唐滨总经理则重点分享了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通过开源模式有效推动工业软件的产业融合发展。他详细介绍了公司自研的FastCAE开源平台在产教研协同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就国家与行业在工业软件多学科、多领域开放协同的紧迫需求,提出了工业软件开源生态建设的具体建议。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邮电大学杨海根教授以“数字主线国产软件支撑路线图”为主题,从数字主线的内涵、工业软件与数字主线的关系、当前国产化需求与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阐释,并明确了国产化替代的战略路径,为未来工业软件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最后,哈尔滨工业大学丁小欧副教授围绕工业时序数据质量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她提出针对数据质量这一“卡脖子”难题,团队已经构建了覆盖基础数据质量、数据效用质量等多维度评估框架,并提出了一系列包括复杂机理依赖挖掘、智能数据清洗、数据动态增强等在内的数据质量修复技术,形成了“画-检-修”的完整技术体系。她还通过具体工业案例,展示了数据质量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经验,为国产化工业数据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与听众纷纷表示,此次论坛内容丰富、深入务实,对推动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和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