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离破译情感障碍“黑箱”密码还有多远?
2025年08月09日(星期六) 13:00-18:00
论坛编号:CCF-Yo-25-030
地 点:兰州市安宁区仁寿山九号院甘肃海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报告厅
主 办 方:中国计算机学会
组织机构:CCF YOCSEF兰州学术委员会
执行主席:常文文 CCF YOCSEF兰州 副主席 兰州交通大学
付 钰 CCF YOCSEF兰州 委员 兰州大学
面向对象:CCF会员、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政府、企业人员
论坛背景:情感脑机接口通过将主观量表转化为客观的情感交互实验,利用脑电信号实现情绪状态的实时识别与量化评估,被誉为“情感X光机”。面对当今社会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高发病率与传统筛查手段漏诊率高、标准主观、效率低等问题,脑机接口技术正展现出辅助诊断的新可能。本次论坛将聚焦情感障碍筛查与诊断中的技术瓶颈与实现路径,探讨生物标志物提取、闭环系统构建等核心问题,推动脑机接口从理论研究向临床实践转化,助力构建更智能、精准的精神健康评估体系。
论坛议程:
13:00 - 13:30 | 签到 |
13:30 - 13:35 | 论坛背景及嘉宾介绍 |
13:35 - 13:45 | 系列论坛启动仪式 |
第一阶段 引导发言 | |
13:45 - 14:05 | 引导发言1:江海腾——临床脑电辅助精神疾病精准诊疗的转化探究 |
14:05 - 14:25 | 引导发言2:郑伟龙——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及其在抑郁症客场评估中的应用 |
14:25 - 14:45 | 引导发言3:黄永志——基于脑磁图的神经解码及其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
14:45 - 15:05 | 引导发言4:鞠玉朦——抑郁症个体化疗效预测的探索研究 |
第二阶段 思辨讨论 | |
15:05 - 15:55 | 思辨议题1:当前情感障碍筛查手段存在哪些关键技术瓶颈,脑机接口是否具备替代潜力? |
15:55 - 16:15 | 茶歇、合影 |
16:15 - 17:05 | 思辨议题2:如何利用情感脑机接口提取稳定、可泛化的情感障碍 生物标志物? |
17:05 - 17:55 | 思辨议题3:如何构建自适应闭环脑机接口系统,实现情感障碍的跨诊断量化评估与动态分层分级? |
17:55 - 18:00 | 论坛总结 |
引导嘉宾:
江海腾,博士,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首席青年科学家,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临床基地办公室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双脑中心研究员,良渚实验室课题组组长。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脑信息分析方法的开发、认知与脑疾病机制的探究以及临床转化。在研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近年来代表性研究成果以通讯或者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Annals of Neurology和Neuropsychopharmacolog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获浙江大学医学院首届立早神经科学奖、21届国际生物磁性会议新兴国家旅行学者奖和2018年神经科学协会热点话题奖等。 | |
| 郑伟龙,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海外青年人才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博士后。长期从事脑认知与智能、情感计算、脑机交互、类脑计算等研究。在国际高水平会议和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 Google学术引用超万余次,单篇被引超两千次。荣获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nomous Mental Development最佳论文奖、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最佳论文奖和ACM Multimedia Top Paper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小米青年学者、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2023和2024年全球前2%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编委。 |
| 黄永志,天津大学,长聘副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多模态神经信号处理(颅内电生理、脑电图、脑磁图等)、脑机接口、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及脑疾病应用研究。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eLife、BJA、IEEE JBHI、IEEE TNSRE等领域权威期刊。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神经工程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基础与转化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委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脑机接口分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 1/SC43)工作组专家。 |
| 鞠玉朦,中南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博士,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湖南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湖南省科技创新“荷尖"人才。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焦虑障碍研究协作组秘书,中国认知科学学会认知与脑调控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病学分会精神障碍物理治疗学组委员。主要从事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的病理机制及新型干预技术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课题骨干'承担科技创新2030国家重大项目脑计划子课题2项,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ental Health、BMC Medicine、Neuroimage、Psychological Medicine等杂质发表SCI论文20余篇。 |
思辨嘉宾:
董强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心理治疗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甘肃省精神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兼专家组组长,甘肃省心理卫生中心主任。200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精神病学专业,201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21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精神心理医学的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和国家级论文40余篇,曾获优秀论文奖1项,省医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牵头实施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动甘肃省精神医学教育发展。 | |
| 张力,博士,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助理教授,医学信息工程系副主任,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C类,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学术分会委员,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监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脑影像遗传学,计算神经科学,数值优化等领域。获得2024年度深圳人工智能卓越服务奖。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课题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项目一项。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担任Psychoradiology青年编委,以及IEEE TNNLS, IEEE TAFFC, Cerebral Cortex等多个期刊审稿人。 |
| 胡佛,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博士后。长期致力于脑机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神经工程领域中的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与临床转化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神经工程及情感脑机接口等。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EE TIT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IEEE TNSR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及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关键技术突破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