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代表合影
计算机是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医院的信息管理(HIS)的成熟,医疗影像信息系统(PACS)快速发展,超声信息系统(USIS)、病理信息系统(PIS)、成本核算系统(CMS)、体检信息系统(PEIS)等也在飞速发展,未来在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以及更大范围的健康档案管理等方面,还会催生更多的应用,因此,很多著名IT企业如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了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希望能进入医疗行业。2006年,国家启动了现代服务业重大专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将实现更广泛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以及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管理流程协同、医疗机构间资源的互联互通,最终建立起全国各城市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互联,建立起中国的公共卫生和国民健康信息管理体系。在此背景下,企业、政府和高校迫切需要坐在一起讨论计算机在医疗行业应用的现状和前景,此次论坛围绕数字化医院、医学诊断关键技术、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等展开讨论。
图2. 与会代表发言
沈剑峰指出,目前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已经很成熟,如在医学影像和生物制造等方面,研究人员做了很深入的工作,但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医院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尽管卫生部出台了医院的信息规范,但在每家医院很难实施。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制定统一标准,满足各地医院个性的要求,解决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问题。他还提到浙江的医疗信息化走在国内先进行列,将来信息化的方向是全国电子健康档案等,另外,要加强技术研发人员和医生之间的合作,将真正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医疗诊断上来。陈庆章教授对与会代表参加此次会议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他指出医学图像处理方向是一个重要的、充满前途的研究方向,应该与跟医学仪器仪表、网络技术等相结合,并希望能跟多方院校合作,做出亮点和业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厉力华教授主要谈到他们研究所的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生物学信息、生物制造、生物仪器等三个方面。厉教授到美国后开始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他认为,从计算机与医疗的结合可分为信息采集、信息交流和存储,他主要从事信息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比如采用信息分析来进行肿瘤治疗,他所带领的研究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在浙江省也获得很多资助,目前他们主要跟肿瘤医院和政府合作。高校其他代表也谈到了很多自己的研究工作,浙江工业大学王丽萍教授在视觉和眼科做了很多研究和开发工作,她与浙二医院合作,从事眼科治疗方面的医疗软件和嵌入式系统开发,目前该产品在市场上销售量很大,她正在与医生合作研究弱视病的发病原因并有望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浙江大学林海研究员主要从事医学后影像处理研究工作,他指出在不同领域的可视化算法不同,如在气象、地质和医学方面用的数据各不相同,他们重点将研究医学四维数据及多元医学数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史廷春教授主要谈到了他所从事的生物制造方面的工作,他的工作与计算机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从材料的选择和数学模型的构造都需要计算机的辅助。他们用生物学的数据,将生物材料放入人体内,如人工耳蜗,人工脊髓等。企业代表创业软件集团公司副总裁王雪峰主要从市场前景谈技术需求,他首先介绍了创业软件公司情况,该公司HIS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是领先的,从他接触到客户来看,医院的信息化增长很明显,但医疗信息化存在很多问题,中西部不平衡,医疗方面的投入还不够,目前医院的应用水平较低,比如HIS应用广泛,但真正的专业化辅助决策还没有用到,电子病历应用不广泛。他认为,医院的信息化方向是一个朝阳产业,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学校与企业要实现真正的合作,要多发挥两者的优势。与会的YOCSEF委员也参与了讨论,袁晓如谈到信息可视化、医学可视化方面的工作,希望学者从事前沿研究工作,但也要与企业合作,使部分研究工作可以转化为产品。YOCSEF杭州主席吴健谈了他们在软件中间件方面所做的工作,可以将该工作引入到医学软件的开发中,并重点讲了国家在医疗行业方面的科研政策支持。卜佳俊指出高校与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使双方受益。
图3. YOCSEF委员讨论
会议在大家的热烈讨论中结束,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将来应该多组织类似的会议,增进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医疗行业和快速发展。
(梁荣华、肖俊供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