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否需要人工智能化?
主办单位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承办单位
CCF YOCSEF南京学术委员会
时间
2023年6月11日
9:00 — 12:00
地点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工业园区溪缘路1-8号溧阳天目湖豪生大酒店609室
背景与议题
近年来,随着新兴应用的不断涌现以及新型网络的持续演进,传统网络体系结构通常是基于规则和启发式的方式运行,已无法完美适应上层应用的需求多样性以及底层网络的环境差异性。而智能网络则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监测和分析,自动发现网络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优化。智能网络可以显著提升网络吞吐量和运行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和带宽成本,进而提高平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智能网络还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化性,可以根据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网络优化服务。然而,人工智能本身存在可靠性、可解释性以及其他局限性,潜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因此,本论坛旨在聚焦计算机网络是否需要人工智能化的讨论,并对以下三个议题进行深入思考:
1. 探讨适用于未来应用的网络体系架构需要满足何种要素;
2. 探讨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化的利与弊;
3. 探讨传统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的突破(非人工智能演化路径)是否同样可以满足未来需求。
引导嘉宾
崔勇,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互联网体系结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首届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先后任IETF国际标准工作组主席以及ACM Sigcomm’19大会副主席和ACM MM’19领域主席,CCF A类期刊TPDS、SCI一区刊物IEEE Network等4个IEEE期刊编委。围绕互联网体系结构和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次、省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6次、国家信息产业重大发明2次,并获得首届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支持。在NSDI、Sigmetrics和ToN等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了一批文章,并获得ESI高被引,完成了RFC国际标准10余项,部分成果被国际设备商和运营商广泛采用。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下一代互联网和数据驱动网络等。
李泽超,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安全信息感知与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兴趣主要是媒体智能分析、计算机视觉等。发表ACM/IEEE Transactions和CCF A类会议论文70余篇;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0-2022年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等;主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担任IEEE TNNLS、Information Sciences等期刊编委。
许小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服务计算与智能应用创新团队负责人。2016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1月入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2020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边缘计算、服务计算、知识图谱、大数据等。连续两年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2022、2021年);入选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科技副总。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CF-A类、IEEE/ACM Transactions 35篇,ESI高被引论文24篇),Google学术引用7000+次。获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学术论文2篇(第1完成人,2021、2020年),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奖(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2021年),华东科学技术情报成果三等奖(第1完成人,2021年),江苏省科技情报成果奖三等奖(第1完成人,2021年);获CCF-C类、SCI小类一区期刊JNCA最佳论文奖(第1完成人,2022年),CCF-C类会议IEEE UIC杰出领导奖(2022年);7篇论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篇论文获国际会议杰出论文奖、1篇论文获最佳专题论文奖。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十大青年科技之星(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现落地转化3项,企业合作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0-1原创探索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兵团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共20余项。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Networks》副主编等学术兼职。
戴海鹏,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0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201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硕士学位,2014年获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学位。曾获ACM中国新星奖(全国2人)、IEEE可扩展计算技术委员会职业中期研究成就奖(全球4人)、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ACM SIGCOMM China新星奖、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奖、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青年五四奖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全国银奖、全国高校物联网创新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指导教师奖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数据挖掘、移动计算、边缘计算等。发表和接收论文200余篇(含CCF A类80余篇),包括ACM UbiComp、ACM EuroSys、USENIX ATC、IEEE INFOCOM、VLDB、IEEE ICDE、ACM WWW、ACM SIGMETRICS、ACM MobiHoc、ACM MobiSys、IEEE ICNP、IEEE ICDCS、ACM/IEEE TON、IEEE JSAC、IEEE TPDS、IEEE TMC、The VLDB Journal、IEEE TKDE、IEEE TDSC、IEEE TIFS等国际一流会议期刊。曾获CCF A类会议INFOCOM最佳论文提名奖、CCF B类会议ICNP最佳论文奖、CCF B类会议SECON最佳论文奖亚军、CCF C类会议HPCC最佳论文奖、CCF C类会议WASA最佳论文奖、CCF C类会议APWeb-WAIM最佳论文奖等论文奖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内的项目十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在中石化、华为、阿里巴巴、中兴等公司转化落地。
刘野,CCF YOCSEF南京主席,东南大学博士,瑞典计算机科学研究院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澳门青年学者,现就职于南京农业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等8个项目支持,并参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信息网国家重大专项、瑞典创新署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交通部科研创新项目、国家科技部与澳门科技发展基金联合项目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论文7篇,并以共同作者在IPSN、ICNP、EWSN、INFOCOM和ACM TECS、ACM TOSN等计算机网络领域顶级会议期刊发表论文。竞赛方面获得2019 EWSN物联网可靠通信国际挑战赛冠军、2021全国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和2022未来网络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个人荣誉方面获得江苏省和东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澳门青年学者、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先进个人会员和江苏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等。
观点论坛预热讨论微信群期待您的加入!
关于YOCSEF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