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CCF YOCSEF南京
服务和边缘计算前沿报告会
暨CCF专委走进河海大学
时间:2018年12月08日(星期六)13:30-17:30
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行政楼一楼多功能厅
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
承办: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报告会主题
服务和边缘计算前沿
程 序
12:45-13:00 会议签到
13:00-13:40 CCF河海大学学生分会成立仪式
13:40-14:30 专题报告
特邀讲者:王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演讲题目:从图灵奖得主Tim Berners-Lee和Raj Reddy的近期观点看服务个人化趋势
14:30- 15:20 专题报告
特邀讲者:刘譞哲 北京大学副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
演讲题目:AI时代人机融合的智能软件服务
15:20-15:30 茶歇
15:30-16:20 专题报告
特邀讲者:王尚广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演讲题目:服务组合的现状和边缘化趋势
16:20-17:10 专题报告
特邀讲者:东方东南大学教授、计算机工程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演讲题目:从边缘计算到边缘智能
17:10-17:40 师生互动环节
特邀讲者就师生关心的问题进行回答
执行主席:毛莺池 博士、河海大学教授、计信院副院长、CCF YOCSEF南京 AC委员
执行主席:张鹏程 博士、河海大学副教授、软件工程系主任、CCF YOCSEF南京原副主席
报告1:从图灵奖得主Tim Berners-Lee和Raj Reddy的近期观点看服务的个人化趋势
报告提要:图灵奖得主Tim Berners-Lee近期提出了SOLID和POD的概念,强调WWW的去中心化,将“数据”和“服务”分开,将数据的所有权回归到个人所有。另一位图灵奖得主Raj Reddy在其近年来关于AI未来趋势的演讲中频繁提到Cognitive Amplifiers(认知放大器)和Guardian Angels(守护天使)的概念,试图利用AI为每一个普通人打造可以扩大认知能力和可以保护个人免受外部侵害的“个人AI”应用和服务。他们在WWW和AI两个领域的观点形成了共识:(1)个人数据很重要;(2)“服务”围绕个人数据,为个人创造价值;(3)围绕个人数据产生服务创新的新动力。围绕这些观点,分享如何从个人数据对用户进行深度认知以提供深度个性化服务、如何对外部服务世界进行感知以提供主动服务。
特邀讲者:王忠杰
王忠杰,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负责软件工程学科建设与学院国际化工作。研究领域为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服务工程,侧重于价值驱动的服务工程方法、基于服务网络的服务大规模定制、个人服务生态系统建模与分析等研究。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承担和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等10余项,在相关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报告2:AI时代人机融合的智能软件服务
报告提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信息技术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对于软件服务系统的研究来说,一方面需要更好地结合人工智能及其代表性技术,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来提升服务的效率、质量和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自身如何更好地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服务。由于软件服务系统“只求使用、不求拥有”的面向最终用户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人”在软件服务系统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次报告将尝试从人机融合角度,探讨与上述问题相关的一些潜在的研究方向与方法,并分享所在研究团队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情况。
特邀讲者:刘譞哲
刘譞哲,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系统软件、服务计算、移动云计算等。在ACM/IEEE Transactions和WWW、ICSE、OOPSLA、MobiCom等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包括3次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和2次IEEE Transactions的亮点论文;曾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曾获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作为核心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电子学会迄今唯一的技术发明特等奖;担任国际会议CollaborateCom2016和SEES2014联合主席;WWW、KDD、ICSE、CIKM、ICDCS、ICSOC等国际知名学术会议担任程序委员会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委员。
报告3:服务组合的现状和边缘化趋势
报告提要:随着网络与软件技术的深度融合、AI技术的不断催化,万物API化(服务)的时代即将来临。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是否返回到过去为以业务(服务)为中心的年代,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服务计算研究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本人将围绕服务计算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服务组合展开报告:首先回顾服务组合过去10年(Web时代)的经典研究成果,其次阐述服务组合当代5年(Cloud时代)的特色研究,然后试图分析未来(Edge时代)服务组合技术研究是否还有必要及可能的演变方向,最后汇报我们在Edge环境下服务协同、迁移等方面的初步探索。
特邀讲者:王尚广
王尚广,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服务计算、云计算及移动边缘计算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ACM/IEEE Transaction及CCF A类论文20余篇,3次获得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谷歌学术引用2000余次;曾担任IEEE 服务计算技术指导委员会Vice Chair、IEEE EDGE‘18、IEEE ICFCE’17等多个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及ICCSA‘16等多个会议的大会主席等;目前担任IJWGS等多个SCI期刊的编委、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常务委员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副秘书长等,2018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报告4:从边缘计算到边缘智能
报告提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在智能终端上运行深度学习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现有基于独立终端以及云端协作的计算模式由于计算能力与网络传输性能的制约,无法同时满足深度学习应用推断精度与实时性的要求。为此需要一种新的执行模式支持深度学习应用的实时高效处理。近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边缘计算技术,其通过给予网络边缘设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形成“端-边缘-云”三层的系统结构,在网络的边缘提供通信和IT 服务、存储和计算资源,以降低应用的延迟和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将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进行深度融合,让物联网的每个边缘设备都具备数据采集、分析计算、通信、以及最重要的智能,实现智能在云和边缘设备间的流动。本报告主要介绍了终端智能应用的发展趋势及面临挑战、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实现边缘智能的基本框架以及其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解决思路。
特邀讲者:东方
东方,博士,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计算机工程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江苏南京人。ACM南京分会共同主席、ACM SIGCOMM China秘书长、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云计算专委会委员。2004年6月和2006年6月分别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1年3月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1项,并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参加了丁肇中教授领导的AMS大型物理实验,建设完成东南大学云计算中心及东南大学AMS科学数据处理中心(AMS-02 SOC)。在国际国内重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并担任多个SCI期刊的客座编辑。
执行主席介绍
毛莺池:女,1976年生,博士,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环境感知与保护自动化专委会委员。2010.9-2011.9在美国Temple University师从Dr. Jie Wu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5-2015.5,分别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YOCSEF南京论坛学术秘书和副主席,2018.7起,担任CCF南京分部执委。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等项目。获得2018年度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4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已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授权发明专利15项。主要研究方向: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数据分析。
张鹏程:男,1981年生,博士,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教授、软件工程系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曾先后应邀在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意大利拉奎拉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等地访问学习。先后负责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十余项。曾获2011年度东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2年度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作为参与人获得了2013 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Emerging Topic on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 on Big Data、IEEE Transaction on Servic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Journal of System and Software等,国内学术期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和国际学术会议ESEC/FSE、ASE、ICWS、APSEC、COMPSAC、QSIC、ICECCS等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授权7项。
交通方式:
A. 南京南站坐地铁S1号线到河海大学佛城西路站
B. 公交:705路、820路等到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站可到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