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质量保障的挑战与机遇
编号:CCF-YO-21-WH-3FT
时间:2021.10.16(周六)14:00-17:00
地点: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综合楼7108会议室
软件架构作为软件系统的高层设计蓝图,在软件开发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软件质量、成本和进度的控制起都到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高质量的软件架构为系统规模持续增长和软件业务快速演进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软件的可持续性和可维护性等质量属性成为关注的重点。因此,软件架构质量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AI软件的盛行和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以及新架构风格(如微服务架构)和DevOps开发方式的广泛采用,给软件架构质量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开源软件和开源社区的不断壮大,以及AI技术的成熟应用,给软件架构质量保障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机遇。
本期技术论坛,邀约软件架构质量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针对“软件架构质量保障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主题讨论,识别软件架构质量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探讨开源和AI时代软件架构质量保障的机遇和方法,探索软件架构人才培养的痛点与解决之道,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对软件架构质量保障的积极关注与实践。
活动议程
14:00-14:05 | 开场 |
14:05-14:30 | 知识驱动的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推理和优化 梁鹏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
14:30-14:55 | 软件架构度量与分析研究 莫然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
14:55-15:15 | 时间感知的服务质量预测 王健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
15:15-15:35 | 面向服务架构的智慧农业大数据整合中的关键技术 冯在文 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 |
15:35-17:00 | 讨论环节:软件架构质量保障的挑战与机遇 梁鹏、莫然、王健、冯在文、万煕凤、杨晨、邹旭军 |
嘉宾介绍:
梁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化软件与服务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需求工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软件工程专委会、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国家工信部软件构件标准工作组成员,国家军用标准统一建模语言(UML)标准工作组成员。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得了IEEE软件工程技术委员会(IEEE/TCSE)杰出论文奖(ICPC 2021)、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在JSS、IST、SCP、软件学报、ICSA、ECSA、ESEM、SANER、ICSME、MODELS、ICSOC等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工程领域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参与撰写科学出版社专著1部,Springer、Elsevier出版书章节6篇,论文的Google Scholar引用2800余次。四篇论文入选国际软件体系结构会议(ICSA)近五年高引用论文(Google Scholar h5-index)。
莫然,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CCF 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架构的度量与检测、架构建模、架构重构分析等。在软件架构分析方面,申请了多项专利;在软件工程领域TSE、ICSE、ASE等重要的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王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担任IEEE TSC、TON、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期刊审稿人,IEEE ICWS、SCC、Cloud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在TSC、TEM、JSS、ICWS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共同编辑(Co-editor)主导研制ISO国际标准1项,参与研制国家标准8项(均已颁布)。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课题。曾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
冯在文,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分别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获得软件与理论硕士、博士学位,分别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和南澳大学完成博士后阶段的研究经历。担任ISO/IEC SC32 WG2国际标准数据管理专委会委员、武汉软件工程学会理事,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 自20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语义数据集成、数据挖掘、生物信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技术骨干身份参与了澳大利亚国家合作研究中心计划( CRC )1项、澳大利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等多个中澳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以第一作者在IEEE TSC、CAiSE、ICSC等本领域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篇,共发表本领域专业技术论文63篇(其中SCI、EI收录51篇),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是国际标准ISO/IEC SC32 19763-7及四项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编制人。参编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均已颁布执行。2015年获ISO特别贡献奖,并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两次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奖励。
杨晨,毕业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软件工程),曾获格罗宁根大学工程中心最佳博士论文奖提名。随后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软件工程)。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获得电子信息专业高级工程师(副高)职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副高)职称。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19篇论文,参与1本专著的编写,申报国家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3项。此前曾担任软件工程师、技术中心总经理,参与或领导完成了多个工业项目。还具有多年与不同公司、研究机构的合作经验。如曾与瑞典沃尔沃汽车、瑞典查尔摩斯工学院|哥德堡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深圳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展开不同的合作。也曾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持续交付的自动化辅助软件体系结构决策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软件体系结构与敏捷开发过程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万熙凤,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系统测试工程师,具有近十年的一线软件测试工作经验,精通软件测试流程、项目进度跟踪、迭代需求评审、制定测试方案、设计测试用例、组织用例评审、协助开发定位和修复缺陷,及时识别风险并协调规避。负责与参与过多个大型云平台及自研应用的测试、维护相关工作。
、
邹旭军,中兴通讯工业云平台系统架构总监,敏捷开发教练。硕士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有十余年软件开发和系统架构设计经验,参与过公司多个重点项目,牵头公司智能制造测试平台,工业云平台顶层架构设计和开发工作。引入Scrum敏捷开发方法,注重代码评审和重构,熟悉微服务架构开发框架,推行DevOps工具链持续集成快速改进,使得团队的开发效率快速提升,保障了产品质量。
执行主席:
李增扬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副教授
何 鹏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副教授
参加方式:
CCF会员免费参加、媒体免费参加。
欢迎成为CCF会员:http://sso.ccf.org.cn/sso/login.do (扫码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