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 > 桂林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桂林成功举办“普职分流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路在何方?
2023-01-09 阅读量:104815 小字

       近年来,“普职分流”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关于分流的焦虑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那么“普职分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哪些影响呢?——生源?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20225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新职业教育法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完善产教融合制度支撑、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等方面作了修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必将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要认真考虑解决如何让学生和企业等各方都受益,都成为改革发展的赢家,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较长时间以来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市场需求不匹配和相互脱节的难题。本次论坛我们邀请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专家、高职院校计算机学院的领导和教师、YOCSEF桂林的主要成员、IT企业人员、其他感兴趣的学者共同参与讨论思辨。

1

1 论坛成功召开

17日,CCF YOCSEF桂林在线上举办了题为“普职分流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路在何方?”的观点论坛,论坛执行主席为CCF YOCSEF桂林AC委员农色兵和AC委员邝振豪,论坛分为引导发言和思辨两个阶段。特邀引导发言嘉宾有桂林旅游学院,谭兴勇,教授,高级技师,担任桂林市、自治区先进模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教学名师”、“广西工匠”、“桂林工匠”等荣誉称号及“广西优秀高技能人才”称号;广西师范大学,牟向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访问学者;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何南,副教授,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系主任。特邀思辨嘉宾有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赵国玲,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周巍,副教授,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蒙飚,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同时,线上60余人参与了本次论坛活动。

在引导发言中,首先由谭兴勇教授做题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报告。谭教授先发起“什么是职业教育?”这个问题,围绕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职业教育的层次、职业人才评价、职业人才就业政策三方面展开,结合自身从事职业教育几十年的工作经历,精彩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2

2 谭兴勇教授作线上报告

其次,由广西师范大学牟向伟教授做题为《职业教育法修订解读》的主题报告。牟教授先对新《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背景做了说明,并高度概括为十大亮点:

(1)加强党的领导

(2)强调同等重要

(3)强调德技并修

(4)推进体系贯通

(5)坚持多元化办学

(6)突出就业导向

(7)明晰办学自主权

(8)加强统筹管理

(9)完善保障机制

(10)         建设技能型社会

通过十大亮点,深度解读新《职业教育法》修订的内涵,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3

3 牟向伟教授作线上报告

最后,由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系何南主任做题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常见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何主任先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系的办学情况谈起,结合近年来高职扩招,尤其是生源结构的变化,中高职衔接培养的生源比例逐步加大,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巨大的挑战。报告围绕:高职扩招对高职发展带来的影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解决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对策、面对高职的新形态,如何构建“活力课堂”五个方面展开,为了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4

4 何南主任作线上报告

引导发言之后进入思辨环节,围绕三个议题展开思辨讨论:

议题1: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越来越难以达成?

赵国玲:随着高职扩招,生源的多样化,造成了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难以达成。鉴于生源的变化,首先要明确专业的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体现立德树人、职业道德、文化知识、技术技能、专业指导、职业素养、行动能力等,制订多种措施来确保目标的达成。

周巍: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可以达到的。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招生来源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到达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解决人才出口的问题。

赵国玲: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达成,是存在一些客观原因的,正是需要我们职教人去解决的问题。在学校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后,肯定要实施一些具体的措施使其目标达成,这样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柱荣:认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达成,如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师资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从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引进一些教师,可能效果会比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博士要好一点。人才培养目标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实验实训的力度。

蒙飚:在学校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后,从各级管理部门的要求来看,学校肯定要确保其目标能够达成。目标的定位,就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定位其目标,这样达成度更高。

黄明: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特长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去挖掘,因材施教,使其特长能发挥出来。

赵国玲:我们学校为了使达成度更高,不是按照生源编班,而是分层次按岗位进行教学,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采用工作室的方式进行培养,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发挥特长的平台。

王欢:在本科高校同样面临生源质量下降之后,培养目标越来越难以达成的问题。可以借助一些外力,比如产教融合、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议题2:高职教师如何变革教学方法,使其目标达成度更高?

赵国玲:当前提倡的教学革命,基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做法,以启发式教学为切入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面的学习。

周巍:结合自己的课题,最近在研究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把教师、学生双边关系转变为教师、学生、人工智能的三边关系,主要在于学生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建设两个方面,将教学管理平台形成的学情数据反馈给任课教师。

蒙飚:以学生为主体、软硬兼施,老师、辅导员都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以兴趣为导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结合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动他们去完成学业,同时老师的信息化素养能力也要提升,教学资源的建设也是一个基本保障。

高柱荣:计划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从一年级开始挑选素质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采用师徒制的教学模式来完成专业技能的传授。

王欢:关键要找到学困生产生的根源,是家庭的因素、还是兴趣问题、还是信心不足?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得对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

赵国玲:除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周巍:首先,老师要和产业对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带到课堂中,三年贯穿始终,才能让学生有效面对社会上真实的岗位需求。

蒙飚:围绕做中学,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实践的环节老师先要自己能做出来,才能教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要加强,才能更好的掌控课堂,传播知识。

杨浩:有些所谓的学困生可能只是偏科严重,也有可能是特长生,现在高校的老师,面对学生群体的变化,有些教学方法也是有待提高的,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赵红专:对于课堂上玩手机的问题,不能通过没收了之,也可能是老师讲课的吸引力不够,有些老师认为上课投入的时间和产出不成正比,导致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可以结合课程的需要,把一些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起来,以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

赵国玲:大部分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学生利用各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结合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进一步打造智慧课堂。

周巍:结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利用数据可视化的手段,使课堂充满活力。从学生进入学校起,通过数据采集,构建学生用户画像,来实现三全育人。

议题3:如何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助推计算机类职业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高柱荣:以前在企业工作时期,深切感受到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流于形式。如果政府层面可以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奖励,税费等优惠政策,纵向项目适当倾斜,将能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梁程: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是政府引导的激励手段。职业教育要比本科、研究生教育差一点,也导致了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协议框架的制定,明确各方利益,才能稳定、持续进行合作。

赵红专:除了政府激励、企业参与分成两方面,还需要考虑学校体制的问题,尤其是经费划拨给企业有没有文件支持。把一些实践性的事情交给企业来做,也可以进一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企业必须要有契合职业院校发展的合作方案,才能将具体的事项落地。

蒙飚:企业参与的力度,是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参与的企业有产业类的企业和教育类的企业,各自的利益诉求不一样,需要结合学校发展的需求,才能有目标性地进行深度合作。

潘俊阳:结合桂林旅游学院的情况,校企合作比较难以开展。一方面原因是要融入产业类企业,对教师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对于教育类企业,它的主要需求是培训学生,但是所需要的费用高校往往无法承担。所以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企业参与度不高。

周巍:根据自治区政府与教育部达成的框架协议,高素质推动广西产教融合与建设面向东盟职业教育示范区,文件要求要结合园、校、厂共建实训基地,从而促进产业、企业、学校进行深度融合。学校应该利用好各项政策,将企业引进来,或者走出去,实现园、校、厂的共建目标。

潘俊阳:高校非常希望教师能到一线企业去挂职锻炼,但由于师资不足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基本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希望能跟企业直接对接,将真实的项目拿到学校,达到学中教、教中学的目的。

邓钧忆: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对于产业和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大家的需求可能不一致,关键是如何做好平衡。学生的需求也是影响企业与高校合作的重要因素,应该利用好各自的优势达到双赢的效果。

黄明:校企合作想打开好的局面,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教育平台,企业可以将一些合适的项目外包给学校做,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5 与会嘉宾在线热议

此次论坛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思辨讨论,对“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越来越难以达成?”、“高职教师如何变革教学方法,使其目标达成度更高?”、“如何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助推计算机类职业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三个议题,形成以下结论:

1)随着高职扩招,生源的多样化,造成了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难以达成。如何防止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是职教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可以通过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编班教学,也可以分层次按岗位进行教学,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借助一些外力,比如产教融合、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在高职扩招以后,开放入学、分类招生、有教无类将成为我国高职新的特征。原来习惯于教全日制高中生源的高职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于这类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非传统生源中,传统意义上的“学困生”占绝大多数,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先找到“学困生”形成的根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互联网+学习,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混合式学习,结合AI技术助力教学,打造出“活力课堂”。

3)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大方向下,高等职业教育若要实现特色发展,必须在前期内涵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需求与国际趋势,探索出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产学研一体、标准化引领的发展之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些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将成为变革后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只有高校、企业、行业三方共同落实好新《职业教育法》,才能助推计算机类职业教育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论坛的讨论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教师教学方法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新观点。


热门动态
2022-11-20
2022年11月19日,CCF YOCSEF桂林分论坛在广西柳州翠柳园成功举办...
2022-11-29
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正在迈入创新文化传承、重视游客体验度、文化...
2022-07-28
2022年7月23日,CCF YOCSEF桂林分论坛成功举办了2022-2023届...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