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竞赛自从1977年开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29届,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级计算机类的赛事,各高等院校代表队的成绩被普遍当作衡量该校计算机教研水平的标志之一。浙大参赛队伍近四年均打入世界决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与上海交大、北大、清华等成为国内公认的强队。
领队王灿介绍了浙大ACM竞赛的发展情况和学校在ACM竞赛上所做的努力,从多个方面比较了浙大赛队与国内其他强队间的优势及不足,并指出了浙大的特色。浙大ACM竞赛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全面提高计算机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在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素质;二是通过ZOJ在线裁判网站,增加浙大学生和其他院校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学生间的交流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结识良师益友。
前队员程龙作为ZOJ在线裁判系统的主要开发者介绍了系统开发经过。目前ZOJ是国内人气最旺的在线裁判系统,其稳定高效的运行、高质量原创的竞赛、覆盖全面更新及时的题库吸引着越来越多世界各国编程高手的参与,在为我校集训队的训练提供强大支持的同时,也为兄弟院校开展校内的竞赛活动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在ZOJ上通过多少题,已经成为国内选手能力比较的主流衡量标准。
众多的新队员围绕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深度和侧重点分析了ACM竞赛的作用。首先,ACM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专业信心,尤其增加了学习离散数学、数论、计算几何、线性代数等基础理论课的热情;第二,在提高算法设计造诣的同时,ACM竞赛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编程语言,准确地了解各种操作的时间空间复杂度,努力提高执行效率;第三,ACM竞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进行任务分解和进度控制的能力。
参加多次区域预赛的老队员从自身体会出发,探讨了ACM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1)参加过ACM集训或竞赛的学生通常在解决问题时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并习惯在较大的压力下工作,通常成为实验室科研和项目中的主力,得到较多实践和自我实现的机会。2)ACM竞赛受到全世界各著名计算机公司的高度关注,因而参赛学生能得到很多业界主流公司的实习和工作机会,浙大参赛选手中一半以上毕业后去了Google、IBM、微软等国际大公司。3)参加竞赛获奖和在Topcoder上解题获得报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问题。
计算机学院主管科研的余勇刚老师针对论坛主题做了重要的发言,指出ACM竞赛对于提高学校整体形象,提高人们对浙大学生素质的整体形象有重要作用。由于多次进入世界决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国际上已形成浙大赛队是国际一流强队的印象。
随后,与会委员和学生围绕ACM各个方面进行了热烈和自由的讨论,也提到了ACM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部分学生可能因此耽误了其他课程学习或实验室的工作。(吴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