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电力+算力协同如何赋能云南数字经济
01.背景介绍
人工智能的迅速普及与用户量快速增长,引发了业内对电力支撑能力的担忧。到2030年我国算力所产生的能耗将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9.4%。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数据中心耗电量持续增加,绿电直供将成为数据中心高能耗破局之道。云南是绿色能源资源大省,绿色能源可开发总量2亿千瓦,约占中国的20%,云南省电力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绿电占比超90%。围绕中共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中“绿色能源强省”和“数字云南”建设要求,本论坛聚焦绿色算力与绿色电力协同发展助力云南数字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2025年7月6日上午,由CCF YOCSEF昆明分论坛承办的“绿色电力+算力协同如何赋能云南数字经济”观点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安会都酒店云安会堂204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师智良(南网数研院技术专家,CCF YOCSEF昆明AC委员,2022-2023学术秘书、2023-2024副主席)和李英(昆明理工大学,YOCSEF昆明学术秘书)担任执行主席,由李泽健(新开普电子集团-云南教育总监,YOCSEF昆明AC委员)担任线上主席,参与本次论坛的还有YOCSEF昆明总部联系AC陈果(湖南大学)、2022-2023主席贾强生(战码青少年编程)、YOCSEF2024-2025昆明主席刘金卓、YOCSEF2025-2026昆明主席胡鉴、副主席刘应波、副主席闻祝源、副主席杨薇、学术秘书刘江昆、白雪、苏梓华、熊文、张倩、付志涛、袁徐轶,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青岛、桂林、西安、成都等17个兄弟分论坛的代表人员,以及昆明各大高校及企业界的多位代表到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邀请了云南省大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CCF数据治理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靳雷,湖南大学教授、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优青陈果,南方电网人工智能公司调度业务专家李志明三人作为嘉宾进行了引导发言。邀请了启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马骏,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范华,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舒振球作为思辨嘉宾,吸引了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50多位相关人士共同参与。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拥有不同专业背景与立场的同僚各抒己见。
02.引导发言
靳雷在《云南省大数据应用实践》主题分享中指出,云南面临数字经济基础薄弱、网络通信条件有限、产业配套和人才储备不足等挑战,但也拥有丰富的绿色能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随着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设立,云南算力产业正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西南地区算力集聚新高地。
陈果围绕《“三力”协同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阐述了湖南在算力、电力与科技动能三大维度的协同路径。并指出算力是战略性支撑、电力是基础性保障、科技是长期性驱动。湖南通过“算力、电力、科技”三位一体的协同构建,走出了一条资源整合、机制完善、场景落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云南等西部省份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解法”。
李志明围绕《发挥绿色能源优势,“绿电+算力”协同助力云南经济发展》,深入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算力负荷”与“绿色供能”的耦合逻辑。并指出云南具备水电占比高、电力清洁性强、电价稳定等优势,“绿电+算力”正成为推动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未来,云南应深度融入南方区域统一电力调度体系,探索“电力消纳+算力服务”一体化机制,构建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绿色智算产业链。
03.思辨环节
问题一:云南的主要矛盾是供给端的“转化短板”(如绿电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算力成本竞争力),还是需求端的“应用洼地”(如本土产业数字化需求弱)?
赵俊和陈果对云南发展算力中心持保留态度,认为当地算力需求有限且受地貌限制导致网络延迟,同时指出算力中心难以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且普遍亏损,建议寻求更有效的发展路径。马峻、陈国强和梁鹏分别指出算力中心建设需要明确需求用途、作为基础设施评估长远效益,并发挥云南气候和绿电优势面向东南亚市场发展。结合各嘉宾观点:云南需将电力优势转化为算力竞争力,加强产业联动与需求挖掘,并配合政府宏观调控,以推动整体产业发展。
问题二:通过“绿电直供一算力升级一产业集聚”,应重点吸引长三角、大湾区等智算企业入滇,还是推动智能算力与本土产业协同发展?
马骏、赵峻和李泽健一致认为吸引外部智算企业与推动本土产业协同发展应并行推进,而非对立发展。梁应毅主张集中电力算力优势拓展东南亚市场,刘金卓则强调要结合本土优势与外部技术打造高端产业链。结合各嘉宾观点:关键是要实现技术人才的本土化留存,既要利用外部资源赋能本地产业,又要促进外地制造与本地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智能算力与本地产业的深度融合。
问题三:“智算+垂直行业”构建智能绿色算力产业集群,如何实现“外数云算”“云企赋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赵峻认为云南应集中算力资源打造本土垂直领域大模型,同时结合本地支柱产业赋能经济发展,并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刘同来和杨薇则认为大模型应服务行业尖端用户以规划发展趋势。结合各嘉宾观点:云南虽有绿电优势但电价优势不明显,建议在双碳背景下既要引进外部企业,又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企业赋能和服务导向,协同推动本土产业发展。
论坛总结:云南应充分发挥绿色算力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赋能,挖掘本地产业需求,推动外地企业与本土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技术与人才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