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天津成功举办“达沃斯给天津带来了什么?”CLUB
2018年9月20日晚,CCF YOCSEF天津在津云首创基地成功举办了“达沃斯给天津带来了什么?”CLUB。
本次CLUB邀请到YOCSEF天津学术秘书、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刘晶教授作为分享嘉宾。YOCSEF天津副主席、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王鑫博士,YOCSEF天津AC委员、津云首创张光辉总经理为本次报告会执行主席。YOCSEF天津AC委员参加了本次CLUB。
刘晶教授分享了出席达沃斯论坛的精彩瞬间与主要观点:
(1)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纷纷向智能化转型;
(2)新一代信息技术指的就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技术赋能于传统产业,最终推动制造资源的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演进。因此,在这个议题里,我和我的团队讨论了三个层次,首先是是什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其次是什么是,什么才是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最后讨论了怎么做,怎么借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一步一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
(3)我们对智能制造企业一个简单的判断:工厂是位于1.0,2.0还是3.0,4.0的一个方法是,如果工厂里的机器是单一机器,人工控制,那就是1.0水平。如果单一机器,但是有控制器基础,那么是2.0。如果工厂有网络基础,有scada,那么基本上是3.0。最后,如果工厂有IOT数据平台来控制全部机器,并达到了数据的流动,这是4.0。这些年,我们团队帮助很多企业做了智能化升级,比如中信戴卡,这是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轮毂制造厂商,他有很多先进的设备,有scada,基本上处于3.0。比如说德龙轧辊,这是中国轧辊行业的第三名,他们有控制器基础,基本处于2.0。不过,让我们高兴的是,这样的企业都在思考,如何用新一代信息基础加快自己的发展;
(4)我们天津也有很多制造企业,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先要解决多源异构的工业物联网中有效数据的获取问题,简单说就是从工厂中的装备、PLC以及其他传感器获得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再让数据流动起来,但是这一过程并不容易;
(5)天津要想在全国做到智能制造的领头羊,应该架起高校等研究机构与制造型企业之间的桥梁,首先让知识流动起来;
(6)传统的制造业主要采用分层的架构,也就是把复杂的问题逐一分层解决。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洁高效,但同时也会带来信息孤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智能制造以服务用户需求为目标,基于工业数据的流动,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智能分析、判断和决策;
(7)我们常说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那么目前我们该如何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这是个好问题,智能制造转型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多源异构的工业物联网,这是智能制造落地的基础。第二,边缘计算利用物端嵌入式计算能力实现智能化。第三,在这个基础上,工业云生态融合了共享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者的结合实现了工业数据的采集、存储、流动和分析的智能化处理;
(8)中国智能制造基础非常薄弱,加快智能制造建设应采取以下三个策略:一是分阶段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二是分行业大力挖掘生产过程数据价值;三是以积木式创新构建工业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9)牛津大学曾经报道说,到了2033年,机器换人的比例埃塞俄比亚是85%,中国77%,美国是47%。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预言正在实现,比如有了窄带物联网,可以实现大面积农田的智能化,我2017年在美国做博士后,就看到美国大片的农田由数据来控制机械,并没有耕种的农民。再比如随着3D打印的发展,那么以后盖房子可能都是打印机器人。那么高学历知识分子会被替代吗?当然会,看癌症片子的医生正在被IBM的森蓝代替,美国判例法的律师正在被智能软件代替。甚至我买的智能炒菜锅,让我妈妈终于从40多年的做饭中解脱出来。
(10)机器换人肯定会减少人类在某个领域的就业机会,但是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也在获得更多的技能。以前我们有个10000小时定律,就是说如果你在某个行业工作了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领域的专家,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将来是1000小时定律,也就是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你学习1000小时,125天就可以成为新领域的从业者。
最后,委员们纷纷就下一步活动规划及后期工作开展思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CLUB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