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介逐渐发展成为如同基础设施一般的存在。而媒介作为人体的延伸,常被视为意识的技术模拟。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计算已在文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视听内容中的计算艺术得到了来自科技界与媒体界的青睐。可以预见,软件定义媒体,数据驱动新闻,算法重构渠道,5G/6G全息传播等等,将在未来重新塑造人类的媒介观。而计算"出火和传播作为未来媒体的核心技术,如何“碰撞花,又如何”融合”出发展呢?
本次观点论他由张雪白(CCF YOCSEF厦门副主席,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苏彦聪(厦门学术秘书,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担任执行主席,刘昌臻(厦门AC,厦门华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和曹梦云(厦门AC,集美大学)担任线上主席。
论坛伊始,两位执行主席介绍参会嘉宾并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同时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和由CCF YOCSEF介绍、嘉宾引导发言、思辨讨论三个部分组成的议程。
紧接着,受CCF YOCSEF厦门荣誉委员、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朱顺痣委托,厦门2018-2019学术秘书、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大寒作为东道主再次欢迎各位嘉宾莅临本次论坛,简要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创建历史和当前发展情况,并分享了自己与YOCSEF的故事和感情。
随后,在论坛第一部分中,CCF YOCSEF厦门主席郝关兵介绍了CCF YOCSEF的背景、宗旨以及当前的主要活动形式,强调了其在推动计算机领域创新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预祝本次论坛的顺利举行。
引导发言环节
引导发言1: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蒋飞教授就《数字时代背景下媒体实验室的创新模式》主题进行发言。他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Media Lab)的项目化教学方法,探讨了其在跨学科领域上的创新模式,分享了他以客座副教授身份加入该实验室工作一年的经验,讲解了他的计算艺术作品《八卦沼泽》创作和开发历程。“我以前研究过《易经》,我把数据可视化,用空气、环境数据相结合,进行推导。采集这个环境数据和周边的这个多媒体影像、声音,包括我自己的心电图、脑电图做成了这个作品。”蒋飞说,“当带上VR眼镜就看到了实景和虚景相结合的模拟现场,然后里面有现实各种数据,还有我自己自身的数据。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西方人外界是客观的,但通过探测一个地区金木水火土的含量,我们可以推算出未来这里会发生什么,也不是‘算命’而是一种大数据的推演。”
引导发言2:OF COURSE创意编程学院创始人程鹏就《空间计算与“三在”:此在、遥在、共在》主题做发言报告。他表示AIGC结合空间计算将为未来媒体带来新的机遇。他围绕AIGC的发展和其对媒体的影响,回顾了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到现代AIGC的演变,强调了AIGC不仅仅是计算机辅助人类创作,而是人类辅助计算机创作,这一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他认为空间计算是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将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打破现实与虚拟之间的隔阂,提高效率,并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产力的迭代。他提出了“三在”概念,即此在(Present)、遥在(Tele-Present)和共在(Co-Present),来描述人们在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存在方式,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了这三个概念,讨论了空间计算如何解决共在的问题和提供新的交流方式。
引导发言3: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赖祯黎副教授以《人工智能驱动下数字营销产业变革》为题做引导发言。她概述了中国数字营销产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用户规模扩大、短视频电商产业生态形成、技术赋能媒体营销等方面。她认为技术的进步,如5G、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AR/VR等,为媒体带来了新的动力,推动营销产业向智能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她表示AIGC技术在新闻写作、客服对话、广告创意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法律文书、医学诊断等新领域的探索,显示了其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她预测随着AIGC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将对未来媒体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创造新的数字营销价值。
CCF YOCSEF厦门2019-2020主席王宁、2020-2021主席游政贤和现任主席郝关兵分别为三位引导发言嘉宾颁发感谢牌,对嘉宾们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辨环节
议题1:未来媒体中的人类终将惜败于AI?
郑璇(厦门安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先对议题1做思辨引导发言。他表示自己有20多年的媒体经验,关注商业动画领域的技术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突破他认为未来媒体可能会败给AI,但目前AI仅能完成其中一小部分工作,人类仍需进行直接思考和创作。陈剑( 厦门候任AC,福儒昌聚(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许清泉(厦门候任AC,美图公司)都强调了AI作为工具的角色,补充了人类的工作,而不是完全取代人类。熊境鸿(厦门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导)从管理学角度出发,强调了人类对技术的掌控能力,而王大寒和苏彦聪提醒尽管AI在某些领域可能成为重要工具,但在情感、创意和领域知识方面,人类的不可替代性依然显著。赖祯黎和李建勋(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硕导)则认为,传统媒体和人类的创造力仍然是宝贵的,不应被忽视。此外,郝关兵认为,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超越是关键,而周奕毅(厦门候任主席,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指出AI目前无法超越人类是因为其是概率模型,缺乏生成模型,没有自己的思想。
嘉宾总结:尽管AI在媒体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在创造性和情感方面的作用仍然至关重要。未来媒体的发展将依赖于人类与AI的协同合作,而不是单方面的取代。
议题2:未来媒体的存在,“实在”还是“虚无”?
于鹏(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对议题2做思辨引导发言。他表示未来媒体在社会学与地理信息等领域的发展表现出巨大潜力,从二维到元宇宙的发展趋势展现了未来媒体在实景三维、虚拟现实和游戏开发等方面的蓬勃发展,为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程鹏和任刚(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讨论了空间计算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认为“实在”与“虚无”的结合将是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李建勋和张雪白则关注了媒体的传播功能,强调了媒体在保持中立和开放性方面的重要性。郝关兵提出了媒体无处不在的观点,而蒋飞则指出“实在”与“虚无”的融合在技术上仍有限。许清泉讨论了未来媒体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实在”与“虚无”体验方面的结合。苏彦聪表示媒体由多种媒介组成,新媒体以虚拟的方式传递信息和情感,但在物理条件和体感上仍强调实在性。
嘉宾总结:未来媒体将是一个融合“实在”与“虚无”的综合体。技术的进步将推动媒体向更虚拟化的方向发展,但“实在”媒体的价值和影响力仍将保持。媒体将继续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议题3:未来媒体中的大模型,可行 or 可笑?
任刚对议题3做思辨引导发言。他明确表示以他的观点从当前应用来看,大模型在未来媒体中的可行性显而易见。他强调了大模型在处理大量数据和提供复杂输出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创造性和创新性任务中的表现。郝关兵提出了关于大模型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张龙晖认为媒体工作者需要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而大模型可能在数字层面进行创作加工。程鹏指出大模型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在单方面有特长但难以全面应用。周奕毅认为大模型在回答问题时可能胡扯八道,是可笑的。许清泉讨论了大型AI模型在翻译和语言处理方面的应用和潜力。张锴(厦门理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认为大模型在翻译方面的应用非常好。郑璇认为未来大型AI模型的发展是可行且必然的,主要由于背后的商业逻辑和资本支持。于鹏强调了从更多的人力算力角度考虑大模型的可行性。卢清柏(华邮数字文化技术研究院)也认为大模型是可行的,但可行性是有概率的,因为其底层数据无法完全覆盖所有情况。王宁则从时间的角度看,当前训练大模型可能在数据导入和伦理问题上面临挑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嘉宾总结:大模型在未来媒体中既有巨大的潜力也面临着挑战。虽然大模型在处理大量数据和提供复杂输出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未来媒体中的大模型应用将取决于我们如何平衡技术的发展与伦理、法律的要求。
思辨环节结束后,CCF YOCSEF厦门2023-2023主席张龙晖和本次论坛两位执行主席位三位思辨引导嘉宾颁发了感谢牌,对嘉宾们引导大家积极思辨表示由衷的感谢。
致谢
在本次“未来媒体如何平衡计算与传播”观点论坛中,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演讲和见解,共同探讨了媒体行业的未来趋势、技术革新以及传播策略。我们对所有参与讨论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深刻洞察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启发。
特别感谢厦门理工学院、福儒昌聚(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厦门齐物社研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安戈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美视创意互动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和厦门智融合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对本次活动的鼎力支持。
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致力于推动未来媒体的创新发展,加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共同为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优化贡献力量。
期待在下一次论坛中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