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论剑 观点论坛总结 | 智法新时代:计算法学能否赢得行业青睐?
2024-11-18 阅读量:109 小字

2024年11月09日,CCF YOCSEF南京钟山论剑观点论坛——“智法新时代:计算法学能否赢得行业青睐?”在南京金丝利喜来登酒店举办。本次论坛汇集了四十余位高校学者、执业律师及企业技术专家,就计算法学技术的实践应用优势、法律行业本质需求以及计算法学发展前景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论坛由YOCSEF南京AC学术秘书杨洁(超骥半导体)和AC委员徐方鑫(朗力半导体)作为执行主席共同主持,YOCSEF南京AC委员、23-24届主席刘野(南京农业大学)和AC委员胡玉姣(紫金山实验室)共同担任在线主席。
论坛开始,杨洁首先介绍了CCF YOCSEF的文化和使命。以平等思辨为核心,进一步促进计算机领域与各行业的跨界交流,推动科技前沿技术的发展。随后,徐方鑫介绍了此次观点论坛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文工交叉研究迎来新的机遇。从莱布尼茨、边沁时代就已萌芽的"法律数学"理念和"幸福计算器"构想,在当今时代逐渐成为现实可能。计算法学作为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法律知识的新兴学科,在全面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展现出重新定义法律实践的巨大潜力。然而,尽管信息技术的进步为计算法学注入新的活力,但面对法律行业固有的传统观念和严格规范体系,从法律工作者的视角来看,计算法学能否切实助力法律实践仍待验证。技术发展可能引发隐私和伦理问题,削弱法律实践中的人文关怀,并影响从业者的职业定位与发展前景。为此,我们特别组织本次观点论坛,共同探讨计算法学能否真正被行业拥抱。


引导发言环节
本次论坛特邀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引导嘉宾,分别从执业律师、法律大模型技术专家及高校学者的视角,基于其丰富经验与独特见解,就计算法学的实践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并为后续的思辨环节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导发言1:
李峰(兰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国际商会调解员)结合多年法律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律师行业对法律科技工具的核心需求。他指出,现代律师事务管理涉及多个维度,包括项目管理、日程安排、财务核算及客户关系维护等。同时,团队协作模式日益多样化,既需要固定团队的日常协同,也要应对临时项目的资源整合。此外,海量法律知识的系统化管理,以及对权威观点、法律条文的快速检索和运用,也是重要挑战。在文书质量管控方面,措辞准确、格式规范、文字校对等基础工作同样不容忽视。他全面梳理了当前市场上的法律科技工具,涵盖综合法律服务平台、项目管理系统、资料检索引擎及专业辅助软件等类别,并就其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估。他认为,尽管现有工具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数据孤岛、功能分散、用户体验欠佳等突出问题。对于法律科技工具的未来发展,他强调了跨领域协作的重要性,建议加强法律专业人士与技术开发团队的深度合作。他特别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律师工作流程方面具有广阔前景,有望为法律服务带来革新性突破。

引导发言2:
强锋(图灵微雀云创始人/CEO,清华图灵研究院大模型首席专家)就法律大模型的发展前景及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他强调,解决模型幻觉问题是法律大模型研发的首要任务。鉴于法律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大模型必须具备精准提取和映射法律知识的能力,并通过其泛化优势实现跨场景应用。他指出,大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法律事实、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等专业内容系统化整合,构建成动态更新的知识库,从而确保输出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解释性。在技术实现层面,他详细阐述了法律推理思维链的构建方法,并就如何将其作为核心引擎开发AI辅助工具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这类工具不仅能显著提升法官、律师的工作效率,更能有效提高案件处理的质量和准确度。针对AI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他介绍了其在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的具体落地情况。他特别强调,AI技术在推动法律知识库建设与更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个司法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展望未来,他认为构建一个可解释、可追溯且高效可靠的法律服务体系,将是推动司法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引导发言3:
徐珉川(江苏省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就人工智能与法律融合的前景与挑战展开了深入探讨。他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工智能技术就开始在法律领域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基于专家系统的法律推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他强调,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法律实践面临着一系列根本性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可信度以及不确定性处理等问题。他认为,尽管人工智能能够在法律决策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但不应完全取代人类法官的职能,因为法律裁判不仅涉及对错判断,更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价值。在推进人工智能与法律融合的进程中,他建议重点关注如何提升公众对人工智能决策的信任度,并呼吁重新思考法律教育体系、法律实践模式与技术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他特别指出,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模型黑盒特性导致的信任危机和潜在失控风险等新问题。因此,他呼吁学界和业界对这一领域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采取更为审慎的探索态度。

观点思辨环节
在观点思辨环节,与会嘉宾就计算法学能够解决的法律行业的痛点问题、对法律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法律实践中获得行业青睐三个方向,分别展开并进行激烈讨论。


思辨议题1:计算法学能够解决哪些新时代法律痛点问题?
针对该议题,在场嘉宾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法学技术将在提升法律服务效率、扩大法律资源覆盖面(特别是在基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考虑到法律实践中的专业性、复杂性及伦理风险,这些技术应定位为辅助工具,通过与人类专业判断的结合,推动法律服务更加普惠、专业和规范。思辨嘉宾梁建业(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表示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法律援助成本高、专业人才稀缺、普法力度弱,且城乡法律资源分配差距持续扩大。通过人工智能法律工具和数字服务平台,可降低农村法律服务门槛,实现优质法律资源的广泛覆盖。同时,智能化法务工具的应用将提升基层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有效回应群众法律需求,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嘉宾孟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表示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具有提升效率和服务能力的巨大潜力,但目前仍存在多重挑战:一方面,AI的多模态处理能力仍局限于基础法条检索,法律概念的模糊性也给精准识别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算法中的数据偏见可能影响法律决策的公平性,同时AI法律工具的使用还可能强化某些社会不平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突破,更需要在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平等深层次议题上进行审慎思考。嘉宾强锋(图灵微雀云)表示,传统基层调解模式因民众法律意识提升而逐渐失效,而基层法律资源稀缺(县均仅2-3名律师)导致矛盾积累。法律人工智能在解决基层法律问题上具有巨大潜力。它能够弥补基层法律资源的不足,提高法律服务的可及性。传统的基层调解往往侧重于“评理”而非“说法”,法律人工智能有望通过规范化服务和智能证据链构建,突破传统"评理"模式局限,为基层提供更专业、客观的法律支持,有效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可及性和专业性。嘉宾张健(动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表示人工智能在解决农民工劳动纠纷中的有很大潜力,通过智能手机上的通用型AI模型,农民工能够得到基本的法律咨询和指导,比如工伤赔偿计算、劳动仲裁流程等,但目前AI服务模式仍较为被动,需加强主动引导功能和推广力度。嘉宾赵庆玲(南京理工大学)提出AI在针对时间敏感的法律问题,如诉讼时效的判断,可以开发一个更加用户友好的法律咨询软件的设想,以便普通民众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法律咨询和诉讼状的编写,她呼吁开发者关注法律咨询软件的实用性,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嘉宾朱光辉(南京大学)对计算法学与智能法学的概念边界提出质疑,同时强调应关注法律大模型的实践应用价值,并指出这一技术发展可能对律师职业带来的挑战和变革。嘉宾蔡惠(南京邮电大学)表示计算法学有望通过法律大模型提升普法效率、降低基层法律成本,但目前模型尚需针对法律领域进行专门优化。她强调,未来法律大模型应着重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协助律师发现案件关键点,但考虑到"大模型幻觉"等技术局限,应将其定位为法律服务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专业法律判断。嘉宾沈杰(数据堂)提出法律AI工具虽能提供便利,但在实践中面临技术精确度与法律严谨性的矛盾。他以ChatGPT生成法律文书为例,指出AI应用可能存在"合情但不合法"的风险,提醒需要在技术应用中保持谨慎,确保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嘉宾李博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跨学科视角分析了计算法学的发展现状。尽管AI技术在多领域取得进展,但法律服务因其专业术语和严密逻辑的复杂性,仍难以完全依靠大模型提供专业咨询。这一现状既体现了法律领域的特殊性,也凸显了计算法学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和广阔空间。

思辨议题2:计算法学能否切实推动法律行业发展?
针对该议题,在场嘉宾普遍认为计算法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显著提升法律服务效率,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但在涉及深度伦理判断、情感交流和社会信任等领域,专业法律从业者的作用仍不可替代。思辨嘉宾宋云飞(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认为计算法学在降低法律门槛和促进法律普及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数字化和标签化处理法律信息,可以帮助非专业人士更好理解和使用法律知识,同时也为初级律师提供支持。计算法学的深入发展需要法律传统领域从业者的跨界创新,通过经典案例积累来推动这一领域的实质性进步。嘉宾徐珉川(东南大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强调了在信用和社会关系中个人信任的重要性,指出即便AI技术能够提供法律方面的高质量服务,个人对于专业人士的信任依旧不可或缺。这种信任机制不仅体现在公众对执法机构的依赖上,更凸显了在AI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审慎考虑职业伦理与社会信任等深层次问题。嘉宾刘斐(擎朗智能,YOCSEF上海秘书长)强调了效率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法律行业面临的权威性和信任问题。尽管AI能为法律实践带来便利,但涉及深度伦理的法律工作仍需人类的判断与责任。强调了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及其对AI技术的正面态度,而非恐惧。认为有三类职业不应该被AI替代,包括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法官(公平正义)。嘉宾沈杰(数据堂)表示,计算法学技术包括语音识别、大模型等多种形式,将有效提升法律工作效率。不过,虽然AI能提供准确的法律咨询,但由于法律实践涉及情感交流、信任建立及复杂社会因素等人际维度,AI将主要发挥辅助作用,而非完全取代法律专业人士。这种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将为法律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嘉宾孔文娟(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从法律实务角度指出,计算法学将成为法律行业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法律实践中的人性化判断和情理法结合的特点,决定了技术难以完全替代法律专业人士。她以诉讼时效案例说明,突破性法律成果往往源于律师的专业努力和法官的综合裁量,这凸显了法律领域人文价值的重要性,以及技术应用需与行业规范化发展相协调。嘉宾沈逸飞(北京超算)表示计算法学作为效率工具将逐步获得法律行业认可,这一过程类似于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普及路径。虽然技术创新可能替代部分简单重复性工作,但同时也将催生新的职业机会,如大模型应用场景下的专业引导人员等。这种变革将推动法律行业的整体进步和转型升级。嘉宾朱光辉(南京大学)阐述了大模型等智能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创新应用,强调其将有助于解决专业细分难题,提升服务效率。他认为,技术发展既推动法律行业革新进步,也将加剧行业竞争,这要求法律从业者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以适应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嘉宾李峰(兰台律师事务所)探讨了技术进步对法律行业的深远影响,认为这将重塑律师行业的工作标准和准入机制。他借鉴医疗行业的发展经验指出,技术创新不应被视为职业威胁,而是推动行业升级的契机,这要求法律从业者主动适应变革,重新定位专业价值,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机遇。

思辨议题3:计算法学如何在法律实践中赢得行业青睐?
针对该议题,在场嘉宾从实务、技术和学术视角探讨计算法学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认为其应定位为法律服务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者,强调技术创新与法律规制并重的发展路径。思辨嘉宾周圣君(鲜枣课堂)基于自媒体创作者的亲身经历,指出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存在困难,同时认为计算法学技术可能在提升维权效率、简化法律程序等方面带来改善。他从普通人、法律从业者和自媒体创作者多个角度分析了计算法学的应用价值,认为这一技术创新既能为普通人带来便利,也能提升法律行业效率,但其成效仍需法律界的支持和实践检验。嘉宾牛鑫(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从专业实践角度强调,计算法学及相关技术工具在法条检索、案例分析和文书处理等方面显著提升了法律行业效率,但在处理前瞻性法律问题(如最高院会议纪要解读)、案件事实精准表述、以及需要人情味和专业经验的庭审陈述等核心领域,技术难以替代律师的专业价值。他认为计算法学应定位为提升法律服务效率的重要工具,而非行业替代者,这一判断基于法律实践中对专业性、前瞻性和人性化服务的综合需求。嘉宾贾元宏(中国电信南京)结合自身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背景,从三个维度分析了大模型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前景。首先,他认为国内大模型虽在法律问题处理能力上暂落后于国外,但通过持续优化和本土化适应将快速赶上。其次,他强调法律行业大模型需要特别重视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处理涉密卷宗时。最后,他认为智能硬件终端与大模型的结合将催生新的法律服务形态,并吸引更多商业主体进入这一领域,推动服务创新。嘉宾赵倩倩(光明律师事务所)从法律实务角度提出四点见解:一是建议将计算法学涉及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伦理问题纳入立法层面解决;二是指出大模型可作为连接法律人与普通民众的桥梁,通过分层处理法律咨询(简单问题由AI解答,复杂问题转介专业律师),化解收费争议;三是认为大模型在传统法律领域具有计算优势,但对新兴业态的法律问题处理仍需深入研究;四是强调大模型应定位为法律从业者的辅助工具,促进专业服务效能提升而非替代人工服务。嘉宾石媛(南京工业大学)表示计算法学概念的必要性和优势在于有效反映计算技术与法学结合、解决研究对象与方法问题,同时提出懂计算的法学人才与懂法学的计算人才两种培养路径,强调应对人工智能风险的法学思维培养,并主张兼顾应用型与学术性人才培养以回应时代需求。嘉宾袁海建(罗德与施瓦茨)指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伦理问题是人工智能领域涉及数据时的普遍性问题,而非计算法学特有。他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立法层面的介入,同时建议立法者探索如何运用计算法学技术加强相关领域的保护机制。嘉宾刘野(南京农业大学)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实践中通过自动化文档处理、法规检索和案件分析等手段,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帮助法律专业人士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案件量和复杂度。同时强调法律行业对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远高于其他领域,必须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坚守法律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因此,构建人工智能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稳态系统至关重要,通过专业法律人士的反馈机制来保障系统鲁棒性,实现效率提升与法律严谨性的平衡,确保计算法学在实践中的可靠应用,从而赢得法律行业的信赖。嘉宾胡玉姣(紫金山实验室)计算法学作为新兴交叉领域虽然当前面临一些技术和应用层面的挑战,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持续探索和创新克服。当前业界通过举办各类学术论坛,不断加强法律与技术领域的对话交流,推动双方在理念和实践层面的深度融合。这种积极的互动趋势表明,计算法学在长远发展中必将获得法律行业的广泛认可,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论坛总结

最后由执行主席徐方鑫总结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汇聚多领域专家深入探讨计算法学的定位与发展,论坛历经四个小时,最终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计算法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不仅在提升法律服务效率、促进法律资源普惠、优化司法实践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价值,更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立法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推进。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引导技术创新方向,可以更好地应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边界等关键挑战。本次论坛的深度思辨不仅为法学与计算科学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计算法学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借鉴,对推动计算法学学科建设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活动也特别感谢YOCSEF上海以及澳门科技大学南京校友会的支持。


撰稿:徐方鑫、杨洁

编辑:徐翔宇

审核:吴天星




关于YOCSEF南京


2011327CCF YOCSEF2011YOCSEFAC)、,现任AC
欢迎各界热心人士加入CCF YOCSEF南京大家庭!
(15077889931)
如您想与YOCSEF南京合作交流,请联系我们!
(13851943011)


热门动态
2024-12-09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是党和国家事业...
2024-12-08
CCF YOCSEF保定举办技术论坛《人工智能赋能植物表型的机遇与挑战...
2024-11-17
“一稿多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但禁止“一稿多...
2024-10-24
2024年10月19日下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YOCSEF合肥在羚羊工业互...
2024-10-20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涌现了许多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如...
2024-09-23
借鉴成功经验,提升论坛举办质量——CCF YOCSEF保定分论坛CLUB活...
2024-09-14
桂花飘香,灯下共谱新华章——CCF YOCSEF保定分论坛第五次选题会...
2024-09-10
2024年9月9日晚7点,中国计算机学会保定分论坛第四次选题会在河...
2024-08-27
2024年8月3日,CCF YOCSEF合肥顺利举办技术论坛“从基座模型到终...
2024-08-27
2024年8月3日,CCF YOCSEF合肥顺利举办技术论坛“从基座模型到终...
2024-07-23
“重振旗鼓 野草新生”——CCF YOCSEF保定分论坛2024年度学术委...
2024-06-16
2024年6月14日晚上,CCF YOCSEF 保定在海棠小镇举办涅槃之路-重...
2024-03-17
2024年3月16日上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青年计算机科技...
2023-12-19
感恩携手,共创未来——YOCSEF保定举办5周年特别活动 2023年12月...
2023-05-05
AI为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领域学者发现新的知识、...
2023-05-05
AI为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领域学者发现新的知识、...
2023-03-24
2023年3月1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市五岳宫街28号成都...
2023-03-24
2023年3月18日,CCF YOCSEF成都在四川省成都市五岳宫街28号成都...
2023-03-04
2023年3月3日11:00-14:00,CCF YOCSEF成都分论坛开展走进系列特...
2023-03-04
2023年3月3日11:00-14:00,CCF YOCSEF成都分论坛开展走进系列特...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