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浪潮席卷文旅,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如何破局?2025年03月29日下午,CCF YOCSEF福州“数字化赋能文旅,‘文化’与‘商业’谁是赢家?”观点论坛于福州海丝国际旅游中心举办。论坛围绕商业投入与文化价值、商业文化成功的界定、政策导向展开思辨,邀请行业专家拆解实战案例,剖析数字文旅发展密码,共探双赢之道。
图1 “数字化赋能文旅,‘文化’与‘商业’谁是赢家?”观点论坛
本次活动,由CCF YOCSEF福州AC委员郑薇玮和AC委员饶彬担任执行主席,AC委员林巍、AC委员池进培担任在线主席。来自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大学、厦门理工大学的高校学者,来自福州市闽清县团县委,来自极智创想文化科技、福建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福建海智华成科技有限公司、携程集团等业界专家三十余人汇聚一堂,就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相关话题阐述观点、深度交流、热烈辩论。论坛现场活动由引导发言和思辨环节两部分构成。针对论坛主题,现场邀请了3位数字文旅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引导嘉宾,他们分别来自极智创想文化科技、福建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和福建江夏学院。
图2 观点论坛执行主席
图3 论坛参与人员合影留念
极智创想文化科技总经理、福建省青联委员、福建省社会工作领域妇联副主席高欣萍分享了题为“数字文旅中,商业与文化的共生之路”的报告,剖析文化与商业关系,提出先找矛盾,再寻共生、双赢之道。根据高欣萍分析,商业方面核心矛盾有:追求标准化复制、流量至上、短期回报思维、市场反馈优先;文化方面主要矛盾有:所在地独特性与商业标准化冲突,以及如何把控精神内核。高欣萍主张商业为文化服务,助文化重生而非重塑,让算法、资本成为文化发展助力,还提出达成良好文化效能的四大维度:文化确权、技术民主化、数字技术推动商业与文化双向重构、过往成功商业文化应用案例。最后,提出四方共治达平衡:文化守护者、技术赋能者、资本伦理约束、用户参与。
图4 极智创想文化科技总经理高欣萍进行引导发言
图5 YOCSEF福州老主席熊金波为高欣萍颁发感谢证书
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全国十佳农业经理人,福建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理事长裴锦泽做题为“AI赋能乡村文旅,解锁农民增收密码”的报告。裴锦泽主要谈到五点:第一,强调了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数字游民概念,并以农家乐、茶叶日记、古董山水乡愁、数字孪生等为例,阐述了技术在乡村文化和旅游服务中的应用。第二,探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破方言隔阂,推动乡村元宇宙的发展,并提出了AI成长概念,即有懂技术的人下沉到乡村去,进行资源的开发。第三,探讨AI在乡村文学中的应用,如集中AI加简历、心理主播与直播带货非遗故事的有声化等。第四,提出赋能闽清文旅的路径探索,包括文旅品牌的策划、文旅公司的编辑、文旅体验的服务、文旅品牌的传播、文旅人才的培养以及文旅市场的开发等。第五,提出舞鼓丰登心情小屋和全国首个的服务台,旨在通过AI技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图6 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裴锦泽进行引导发言
图7 YOCSEF福州老主席魏丽芳为裴锦泽颁发感谢证书
引导嘉宾中国计算机图像学会数码艺术专委会会员、福建江夏学院林俊做题为“数字技术赋能国潮新形态——现代转译与文化传承”的报告。林俊探讨了艺术和技术的共生关系,提出了符号复刻到文化知识重构、本土消费到全球传播、数字时代的数字技术的核心作用等,他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在加速文化转化、提升产业链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二次元形象衍生品领域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幻领域的应用。此外,他还提到了数字化服务数字博物馆、跨界合作的文化创新、元宇宙中的文化体验和元宇宙等多个案例,并强调了现代产业的融合和文化的创新传承和全球范围传播的重要性。
图8 福建江夏学院林俊进行引导发言
图9 YOCSEF福州现任主席吴志华为林俊颁发感谢证书
特邀嘉宾黄方耀做了关于智慧文旅项目的报告。黄方耀认为,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进行着“泛旅游产业整合”。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致力于通过5G、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动游客服务、精准营销、文旅产业协调发展,以运营驱动建设,营造和谐友好的旅游环境,提升来访游客获得感,促进景区收入,以全域旅游思路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展示了智慧景区综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和核心内容。
图10 特邀嘉宾黄方耀发言
图11 YOCSEF福州候任主席尤玮婧为黄方耀颁发感谢证书
在思辨环节,与会嘉宾从“数字化文旅,如何平衡商业投入与文化输出?”、“数字化技术助力下,如何实现商业成功与文化成功的相互转化?”和“如何兼顾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福建特色智慧文旅品牌?”这三个议题展开交流与辩论,将活动引入新的高潮。
图12 与会嘉宾思辨组图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生也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在思辨环节结合专业学习情况,表达了个人的认知和观点。
图13 与会学生思辨组图
经过一个下午的深入探讨和热烈思辨,本次论坛的观点总结如下:
(1)商业投入与文化输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数字文旅领域里,技术属于数字基建,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文案生成等工作,能够大幅度提升效率。而在商业投入环节,需要把文化产品化,使其能和用户交流。文化产品化,要重点挖掘独特、有历史和技术内涵的文化,打造自己的IP,避免表面、局部化。文化输出应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如让体验者感受地方文化等,文化输出的评价标准不仅在于投入大小,更在于能否共情和感染人群,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商业投入目的是盈利,要盈利就得满足面向对象群体的需求,基于文化需求去做商业投入,二者就能互相辅助,应在商业投入和文化输出之间找到平衡,避免文旅产品过度商业化。
(2)数字技术和文旅创新可探索深度融合。数字基建和数字技术有助于用数字化快速呈现文创 IP,实现线下文化资源进行线上沉淀,还可进一步将其沉淀为数据库或数据池,实现交互,然后依据用户反馈去优化、调整 IP 的呈现形式,实现商业上的迭代修正。旅游可分为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无论是生态旅游还是人文旅游,都需要结合多种元素。数字化在文旅业中存在双刃剑效应,虽然有些文旅项目应用数字技术取得不小的成功,但是也有一些地方虽然使用了很多数字方式展现文化,投入巨大,但并未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针对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优化文旅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益,可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从区域内实践逐步扩展至全国覆盖,以实现商业与文化的高效转化。
(3)数字时代下文旅发展的三个关键议题:技术赋能、产业融合和情感连接。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并不矛盾,而是相互成就的共同体。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文旅创新,包括将研学内容和文旅资源数字化,利用AI技术增加趣味性,并建立知识库和问答系统。以闽清为福建省切片,建议可通过编排实景沉浸式演出的方式来推广闽清文化,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此外,商业成功不能忽视文化基因,品牌打造的关键是传达直观清晰的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传达能力,强调了文化与商业关系紧密且复杂。应从不同视角,兼顾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福建特色智慧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