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 郑州举办“一句话智能交互革命”技术论坛, 共探具身智能扎根物理世界新范式
2025-04-09 阅读量:8 小字

CCF YOCSEF 郑州举办“一句话智能交互革命”技术论坛

共探具身智能扎根物理世界新范式

背景介绍

人工智能正经历从“虚拟交互”到“物理具身”的范式跃迁。随着大模型能力边界的持续突破、Al Agent的实体化落地,以及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协议构建的“一句话驱动”生态,人类正迈入“自然语言赋能万物”的新纪元。2025年4月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郑州组织的"一句话智能交互革命"技术论坛在郑州举办。此次论坛由郑州大学刘起东和中原工学院邢颖担任执行主席,夏元清、严怀成、李修贤等国家级人才担任引导嘉宾。山东大学陈勐、哈尔滨工业大学冯晓骋、河南大学周毅、中原工学院潘恒、乐聚机器人张锦程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6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VLA)为技术锚点,探索人工智能扎根现实世界的可行路径,共同描绘智能交互重塑未来生活的壮美蓝图。

【一语驱动智联万物 语塑人机共生新篇】

论坛观点主要包括 VLA 技术正引发"一句话智能交互革命",以多模态感知与跨模态解析重构人机协作范式,通过噪声鲁棒性突破与自主学习能力应对复杂环境。同时"一句话驱动"生态在智慧交通、无人农业、航天控制等领域激活场景化智能升级,以实时决策引警与多源信息融合重塑产业生态。面对群体智能协同挑战,需攻克抗干扰通信、多模态隐私计算与可解释评估体系。具身智能系统需重点关注模型可靠性,区块链技术为具身智能的安全可靠发展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构建多模态数据隐私保护机制,探索区块链+水印技术融合方案,建立智能体行为规范防范算法偏见与数据滥用,推动具身智能在垂直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论坛建议VLA的评价指标应将伦理维度纳入核心考量,构建复合型评价体系。

引导发言表明背景 前沿视角启思技术发展

在引导发言环节,引导嘉宾夏元清作了题为“自动化-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的报告,围绕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展开论述,指出人工智能应包含数据、算法、算力和反馈四大要素。针对大模型在工业应用中的可靠性难题,他强调反馈机制在控制系统与神经网络中的核心作用和解决可解释性、稳定性等核心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他指出大模型因概率性输出导致工业可靠性不足的矛盾,呼吁学术界加强可解释性研究,共同探索智能人机协作范式与工业场景适配路径。

引导嘉宾严怀成作了题为“无人系统与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的报告,深耕无人系统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聚焦弱信息条件下无人集群协同导航,研发无GPS无人机编队及复杂穿越技术。他指出团队参与无人驾驶及医工等设备研发,并在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及能源电力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同时,他倡导产学研合作,推动智能技术跨学科落地。

引导嘉宾李修贤作了题为“多体无人系统的协同控制与在线优化博弈”报告,研究自动化与 AI 交叉领域,融合动力系统与神经网络理论,构建能量守恒神经模型框架,强化学习优化实现突破。他强调团队研发动态场景不确定性补偿算法,提升运动控制、云调度效率 5-10%,成功应用于博弈决策系统,助力工业可靠性验证与物理系统智能检测。

【思辨探讨深度交锋 多维探索VLA技术边界】

在思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VLA的应用场景与关键方向”“VLA与通用群体智能的适配性”及“VLA的社会影响与评价指标”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针对思辨议题一“VLA的应用场景与关键方向”思辨嘉宾潘恒提出从安全视角看,具身智能系统需重点关注模型可靠性,解决大模型幻觉问题并建立可解释性评估体系;构建多模态数据隐私保护机制,探索区块链+水印技术融合方案;开发实时监控与应急响应系统确保高风险场景安全;建立智能体行为规范防范算法偏见与数据滥用。

夏元清指出具身智能的安全性是应用落地的核心挑战。大语言模型基于概率的输出特性导致决策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在自动驾驶、卫星控制等高风险场景中,任何微小错误都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如卫星控制系统若采用不确定的AI决策,单次失误可能造成数十亿元损失。清华大学专家团队也在重点攻关这一难题,强调需建立可解释性评估体系与实时监控机制,以确保关键领域应用的安全可控。

严怀成表示低空经济领域已出现智慧交通创新,上海、深圳用无人机自动拍照取证与语音警告,替代传统交警执法,展现具身智能实时决策能力。智慧农业是具身智能的另一潜力场景。医疗康养领域的具身智能应用包括康复机器人与高端养老辅助系统,关键技术挑战包括多模态数据融合、人机协作机制设计,以及医疗场景下的能力验证与安全保障。

任建吉指出在封闭空间、封闭场所或者禁区这类干扰少、视觉画面和语音输入干净纯洁的场景中,相关技术能更快落地。而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关键在于攻克抗干扰这一难题,也就是要解决因视觉、语音干扰致使识别或判定出错的问题。

李修贤主张根据当前技术发展趋势,随着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VLA)和自主智能系统的演进,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具备类人意识。这一发展路径引发对人类安全的潜在威胁,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构建安全机制确保智能系统的行为始终符合人类伦理规范,避免其产生危害人类的自主决策能力。

冯骁骋认为建三江无人农场、车企、校园、航天、宠物等领域正探索具身智能应用,体现技术价值与商业创新,未来要突破月球基地强干扰独立运行技术。

张俊涛指出在"双进双减"政策下,具身智能可构建自主学习系统解决课后辅导难题,推动教育公平均衡,契合国家战略并优化学习体验。

针对思辨议题二“VLA与通用群体智能的适配性”思辨嘉宾周毅提出通用群体智能在军事协同等场景不可或缺,需突破跨模态解析与实时控制此外,同时建立可解释性评估体系与熔断机制,应对涌现行为的系统性风险及虚实鸿沟带来的失控可能。

罗威认为执行任务面临通信干扰、GPS缺失等复杂环境,还需保障安全,大模型角色任务有偏离,虽场景适应性进步,但实现开放环境高度自主性仍面临挑战。

夏元清提出水下无人机群体智能研发面临通讯与传输速率的技术瓶颈,国家高度重视该领域发展,聚焦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协同控制难题。当前进展受限于水下通信延迟与数据传输稳定性,需突破多智能体动态决策与抗干扰通信技术。

姚恩广认为群体智能在车间调度等场景潜力大,挑战是安全环境下VLA融合,现有技术需突破虚实鸿沟,界定“关键时刻”及专家介入标准保障安全。

严怀成指出群体智能在军事与复杂场景中的应用具有显著必要性:通过多智能体协作可提升任务效率与可靠性,尤其在战场环境下,多单元协同可弥补单一系统的脆弱性。要突破实时决策优化、协作机制、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应对技术、伦理、安全挑战。

赵雪专主张通用群体智能需将VLA扩展为MMA模型以融合多传感器数据,通过轻量级隐私计算与联邦学习平衡智能服务与数据安全应对隐私保护挑战。

杨子建议通用智能可借鉴人类协作模式,由“领导者”分解任务、指引方向,智能体作为“执行者”高效完成子任务,强化人机协同,层级分工互补。

针对思辨议题三“VLA的社会影响与评价指标”思辨嘉宾陈勐指出 VLA 可能加剧就业结构冲击与隐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需突破技术性能指标(准确性、安全性),纳入社会伦理、法律责任和资源分配等深层命题,同时构建社会伦理融合治理框架;

周毅指出当前AI技术发展具有双刃剑效应,既推动新业态和技术进步,也带来伦理和安全挑战。人机协同和“人在回路”机制成为关键评价指标,确保人类专家在AI系统中实时反馈和交互。高风险实时对抗场景中,反馈延迟是技术瓶颈,算法泛化能力决定适应性。技术进步需平衡伦理安全,如自动驾驶伦理决策,建立动态博弈框架,完善法规标准,确保技术可控性和社会接受度。

许玉龙认为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AI辅助决策系统的责任归属问题已出台政策,明确医院使用大模型导致医疗事故时,大模型厂商需承担20%-30%的次要责任,而医生和医院仍负主要责任(约70%-80%)。这一规定为医疗AI应用划定了责任边界,也为其他领域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政策参考。

谢佳表示VLA在就业领域催生新兴职业也替代传统岗位,加剧失业风险,评价指标要兼顾技术性能与伦理约束,平衡技术创新和社会公平。

任建吉认为智能制造行业在应用AI技术时遭遇两大挑战:技术的不可解释性使得责任难以界定,企业因此担心生产事故的追责风险;同时,技术的成本和可靠性成为商业决策的关键。技术发展需要增强可解释性和安全性,同时商业决策对技术信任度的依赖性很高,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完善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张磊指出VLA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实现多模态交互,突破传统系统依赖预定义逻辑的局限。动态场景中需整合视觉信息(如交通标志)与语言指令(如导航),自主生成符合规则的决策。这既赋予其环境适应性,也对语义理解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凸显平衡语言灵活性与任务约束的技术特征。

穆清认为当前VLA技术从信息域向物理域的拓展正引发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变革,重塑了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形成"人-机器-第三方"的新型社会维度。VLA的评价指标需突破传统安全可靠性框架,将伦理维度纳入核心考量,构建覆盖技术性能、伦理合规与社会适应性的复合型评价体系。

张俊涛提出VLA发展需将人文关怀纳入核心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应平衡效率与人文价值,在技术设计中嵌入社会包容性考量,确保技术红利惠及全体。

贺磊强调伦理准则先于法律完善,确保医疗安全、患者权益及社会公平,构建技术与人文并重的发展框架。

徐国愚指出人机交互向多模态演进,VLA通过语音、视频等多维度感知用户意图,推动交互从机械操作转向类人际交流。这种变革优化信息输入效率,重塑人机协作方式。

【复盘优化促提升 持续迭代启新篇】

夏元清其十年前提出的"一句话驱动"交互范式在茶歇深度交流中展现惊人前瞻性,同本次论坛主题不谋而和,与会学者就该理念如何赋能新一代智能系统展开热烈讨论。夏元清推介了即将在4月11日至13日由中原工学院承办的“智汇河南一院士专家中原行”“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郑州专场暨第17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研讨会,诚邀学界泰斗相聚黄河之滨、共襄盛举,共话信息科学发展大计,为学术传承搭建平台。

论坛总结阶段,CCF YOCSEF郑州主席任建吉以专业视角复盘活动全流程,既肯定了跨领域思想交锋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坦诚指出技术演示衔接度、议程节奏把控等可优化环节。期待通过持续迭代,未来活动能在组织专业性与议题深度上实现新突破,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CCF YOCSEF郑州:推进一句话智能交互革命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CCF YOCSEF郑州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和产业对接的高水平平台。在以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为技术锚点,探索人工智能扎根现实世界的可行路径中,CCF YOCSEF郑州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凝聚多方智慧,为一句话智能交互革命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论坛不仅探讨了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更为一句话智能交互革命的发展描绘了蓝图。与会专家一致认为,VLA技术有望实现"语言指令-物理动作"的高精度响应,推动"自然语言赋能物理世界"的愿景加速落地。

附活动掠影:

图片1

图1 论坛参与人员合影

图片2

图2 执行主席刘起东(左)和邢颖(右)开场介绍

图片3

图3 CCF YOCSEF郑州分论坛主席任建吉作YOCSEF郑州介绍

图片4

图4 中原工学院校长夏元清教授作引导发言

图片5

图5 为中原工学院校长夏元清颁发感谢牌

图片6

图6 华东理工大学严怀成教授作引导发言

图片7

图7 为华东理工大学严怀成教授颁发感谢牌

图片8

图8 同济大学李修贤教授作引导发言

图片9

图9 为同济大学李修贤教授颁发感谢牌

图片10

图10 中原工学院潘恒教授作思辨发言

图片11

图11 河南大学周毅教授作思辨发言

图片12

图12 山东大学陈勐副教授作思辨发言

图片13

图13 为三位思辨嘉宾颁发感谢牌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9


14 部分与会嘉宾思辨组



热门动态
2025-03-30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预报名于10月9日启动,其中通过梳理25...
2025-03-17
YOCSEF保定分论坛举办开春CLUB活动:共同擘画年度工作蓝图2025年...
2025-03-13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承...
2025-03-12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YOCSEF 保定、河北金融学院承...
2025-03-03
2025年3月1日,CCF YOCSEF保定分论坛在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317会...
2025-01-21
2025年1月19日13:00,CCF YOCSEF保定第七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AC...
2025-01-19
CCF YOCSEF保定换届预热Club顺利举行,逐梦征程即将启航!2025年...
2025-01-1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
2024-12-22
“回顾年度工作,规划未来蓝图”——CCF YOCSEF保定分论坛举办冬...
2024-12-09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是党和国家事业...
2024-12-08
CCF YOCSEF保定举办技术论坛《人工智能赋能植物表型的机遇与挑战...
2024-11-17
“一稿多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但禁止“一稿多...
2024-10-24
2024年10月19日下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YOCSEF合肥在羚羊工业互...
2024-10-20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涌现了许多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如...
2024-09-23
借鉴成功经验,提升论坛举办质量——CCF YOCSEF保定分论坛CLUB活...
2024-09-14
桂花飘香,灯下共谱新华章——CCF YOCSEF保定分论坛第五次选题会...
2024-09-10
2024年9月9日晚7点,中国计算机学会保定分论坛第四次选题会在河...
2024-08-27
2024年8月3日,CCF YOCSEF合肥顺利举办技术论坛“从基座模型到终...
2024-08-27
2024年8月3日,CCF YOCSEF合肥顺利举办技术论坛“从基座模型到终...
2024-07-23
“重振旗鼓 野草新生”——CCF YOCSEF保定分论坛2024年度学术委...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