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校恋爱指南:从“相亲”到“领证”的产教融合之路
2025-10-05 阅读量:6 小字

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适配不足、产教融合校热企冷、激励机制缺失、新质生产力人才支撑薄弱等问题突出一方面,院校专业调整滞后于产业变革,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落差,导致企业招聘后需额外投入岗前培训成本,延长人才价值产出周期;另一方面,企业多被动参与人才培养,难触深层育人环节,既无法传递产业前沿需求,也错失储备适配人才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2025920日下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深圳分论坛(CCF YOCSEF深圳)在深圳南山云科技大厦英特尔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举办观点论坛“企业高校恋爱指南:从“相亲”到“领证”的产教融合之路”(论坛编号:CCF-Yo-25-109。本次论坛由CCF YOCSEF深圳 学术秘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院副研究员张海刚CCF YOCSEF深圳AC深圳技术大学教授李蒙担任执行主席。论坛邀请了包括华为、腾讯等多家企业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等专家参会。

image1

论坛全体嘉宾合影

论坛开头由张海刚主持,他首先介绍了YOCSEF的文化以及本次论坛的背景。他指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的政策要求,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当前校企合作虽已呈现实训基地建设、产业学院共建、课程开发等多种形式,但在实践中仍面临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院校师资能力与产业需求脱节、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学生得不到企业认可”的矛盾局面。本次论坛旨在通过引导发言和思辨讨论,探讨良好的产教融合模式,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image2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张海刚

论坛邀请到了开源鸿蒙项目群工作委员会执行主席、华为终端BG软件部OpenHarmony使能部部长章晓峰、腾讯公司集团校企策划负责人李尘琛、深圳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副院长许强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本科学院书记、院长杨金锋担任引导嘉宾。

章晓峰以“开源鸿蒙业务分享与研讨”作引导发言。他重点介绍了开源鸿蒙(OpenHarmony)项目的核心定位、技术体系、生态现状与战略目标。章晓峰强调,人才是生态发展的关键。目前市场对鸿蒙开发人才需求迫切,相关岗位薪资颇具竞争力。为此,华为与教育部合作推进“智能基座2.0”项目,开设系列课程,并与高校开展科研合作,通过技术俱乐部、开发者协会等形式促进产学结合。

image3

华为 章晓峰                              颁发感谢牌

李尘琛在引导发言中,介绍了腾讯在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中的一些工作。她指出腾讯集团致力于将企业一线实践环境、真实技术问题及员工成长经验融入教育体系,通过融合生态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培养路径。其合作体系主要分为三类:联合培养、合作交流、以及内容平台。腾讯还通过远程课题实践、硕博联合培养、奖学金计划以及定制化深度合作等方式,全面支持学生从技能提升到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并根据高校与企业双方诉求提供特色化方案。

image4

腾讯 李尘琛                       颁发感谢牌

许强华分享了深圳技术大学开展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体会。许强华认为,尽管许多高校与企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设立了各类“订单班”(如与华为、腾讯的合作),但实际效果参差不齐,核心问题在于合作常难以深入。企业因用人成本高难以长期派驻师资,学校教师也缺乏动力去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技术与市场需求,导致供需脱节。他强调,高校要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就必须“真正放下身段”,主动契合企业的实际诉求。例如,根据企业反馈调整培养方案,允许学生实习时间更加灵活,甚至支持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其核心在于,高校需深刻理解企业通过合作培养并留住人才的强烈诉求,唯有最大限度匹配这些需求,建立互利共赢的机制,合作才能持续深化并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

image5

深圳技术大学 许强华                   颁发感谢牌

杨金锋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产教融合经验分享”作引导发言,阐述了深职大推进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与扎实实践。他指出,成功的产教融合必须首先明晰教育与产业的各自定位,而提升师资水平是破解诸多难题的关键所在。教师是否具备深厚的产业知识、卓越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前沿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直接决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之后,杨金锋教授介绍了深职大以及人工智能本科学院在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包括校企研发中心、特色产业学院、高水平实训室、技能大赛、企业实习等。

image6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杨金锋                   颁发感谢牌

引导发言结束后,进入思辨环节。大家围绕“需求锚点与合作壁垒: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起点拷问””,“速度差与协同力:破解“企业需求快、高校调整慢”的破局路径”,“深度入局与效果量化:实现毕业生“即插即用”的落地逻辑”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辨。

针对第一个思辨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核心需求画像如何定义?”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核心难点,源于客观条件限制还是主观动力不足?”。活动邀请了上海睿赛德高校市场总监罗齐熙作思辨引导发言。罗齐熙分享了其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的产教融合实践,包括2020年启动的大学计划、师资培养、教材建设、赛事牵引和职业认证体系等具体措施,最终推动市场装机量显著增长。他还对比了国内外企业在人才培养策略上的差异,指出早期国际企业的大学计划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整体聚焦于校企合作中如何协调供需矛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技术人才的高效输出和应用。

围绕第一个议题,现场与会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当前产教融合的核心困境在于校企供需脱节,如人才标准缺失、执行偏差及信任不足。破局的关键在于从理念转向精准实践:一是构建分析-执行-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系统,实现因校策与分层培养(大企业重生态布局,中小企业重降本增效);二是强化技术赋能,通过可追溯的数字化工具规范过程、精准匹配;三是共建信任机制,并倡导高校在技术发展早期介入生态建设,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同步共赢。

image7

思辨环节嘉宾踊跃发言

第二个思辨点涉及两个议题:“企业如何将动态需求转化为高校可落地的培养标准?”和“面对企业需求的快速迭代,高校应通过哪些核心动作突破培养方案调整的“速度瓶颈”?”。深圳市政协委员、深职大科协副主席王雪以及深职大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程律莎作思辨引导发言。王雪指出,教师若脱离产业实践,会导致教学与需求脱节,使学生陷入“赚学分”的迷茫。为此,深职大提出三条路径:选聘有产业背景的教师、实行教师每三年企业实践半年的“回炉”制度,并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以保持教学与产业同步,核心在于激活“人”、完善“制度”、优化“机制”。程律莎认为,化解产教融合中“企业需求快”与“高校调整慢”的矛盾,需构建多层次合作体系:以高端赛事为纽带,建立“课堂-比赛-项目”的漏斗式人才培养机制,并与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研发等多点深度捆绑,从而从“单点合作”迈向“体系融合”,实现校企同频共振。

第二个议题引起了现场的激烈讨论。针对产教融合中的核心矛盾,多位专家指出需超越“即插即用”的简单逻辑,进行理性重构。章晓峰、杨金锋等强调,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源于对“根技术”的长期积累,高校的核心优势在于夯实基础、培养宽口径人才,而非被动追逐市场热点。李俊佳、刘刚等揭示了盲目跟随企业短期技能需求的风险,易导致教育与人才发展的短视。务实路径在于分层对接:高校需明确自身定位,王雪、穆清等主张通过“厚基础、强通识”培育学生持久潜力,同时借校企合作、微专业等方式将特定技能培训前置或外化。最终目标是构建校企理性分工、供需精准匹配的健康生态,实现长期共赢。

第三个议题聚焦人才培养输出,涉及两个思辨点:“企业深度入局人才培养的关键动作应聚焦哪个环节?”和“毕业生即插即用程度的量化评价标准如何设定?”。活动邀请了深圳市企业人力资源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斌和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穆清作思辨引导发言。王洪斌批评当前计算机教育脱离实际,指出核心问题在于教师责任缺失与课程实效不足。他强调,学校既开设课程就必须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技能,而非流于形式。教师若缺乏实战能力,便难以有效教学。教育的根本在于让学生学有所成,任何“教不会”的现象都背离了教育本质。 穆清指出,面对技术快速迭代,高校不应盲目追求“即插即用”,而应立足“厚基础、宽口径”,在课内夯实学生理论根基以培养长期适应力。同时,将具体技能培训置于课外,通过校企合作等模式灵活完成,以此实现基础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协同互补。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与人才需求的矛盾,多位专家指出产教融合需超越“即插即用”的短期逻辑,构建分层、务实的培养体系。刘刚等强调,高校应坚守“厚基础、宽口径”,以不变的理论根基应对万变的技术风口;王雪等人则主张通过模块化教学实现技能精准对接,保障学生就业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校企协同:低年级夯实通识基础,高年级以真实项目驱动实践,并借助微专业、实训课程等方式将产业需求前置融入。最终目标是培养兼具即时上岗能力与长期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可持续共振。

image8

为思辨引导嘉宾颁发感谢牌(自左到右:罗齐熙、程律莎、王雪、王洪斌、穆清)

会议尾声,CCF YOCSEF深圳主席漆舒汉作总结致辞。他感谢各位嘉宾带来的精彩观点与现场的热烈研讨,也对英特尔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市和合联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本论坛活动的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他提炼出本次讨论的核心启示:产教融合并非简单对接,而是一场“快”与“慢”的辩证艺术。高校需坚守育人根基的“慢功夫”,同时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对产业需求的“快响应”,这才是破解人才困境的根本路径。同时,漆舒汉也介绍了CCF YOCSEF深圳后续的系列活动,也向各位嘉宾发出了邀请。

image9

漆舒汉作总结发言


图文|张海刚 李蒙

编辑|王晶晶

审核|漆舒汉

热门动态
2025-09-29
承担社会责任 提升成员能力2025年9月6日,CCF YOCSEF合肥顺利举...
2025-09-29
承担社会责任 提升成员能力2025年9月6日,CCF YOCSEF合肥顺利举...
2025-09-22
2025年9月2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
2025-09-04
1、YOCSEF保定分论坛建设相关活动【活动名称】第一次论坛筹备会...
2025-08-10
2025年8月3日,CCF YOCSEF合肥成功举办 “学术精英发现行”系列...
2025-08-10
2025年8月3日,CCF YOCSEF合肥成功举办 “学术精英发现行”系列...
2025-09-29
2025年7月12日,CCF YOCSEF 合肥成功举办技术论坛“车间物理定律...
2025-09-29
2025年7月12日,CCF YOCSEF 合肥成功举办技术论坛“车间物理定律...
2025-07-08
2025年6月28日下午,CCF YOCSEF合肥分论坛第十五届学术委员会第...
2025-07-08
2025年6月28日下午,CCF YOCSEF合肥分论坛第十五届学术委员会第...
2025-07-07
1、YOCSEF保定分论坛建设相关活动【活动名称】YOCSEF保定2025-20...
2025-06-30
2025年6月29日上午,CCF YOCSEF保定于在保定市慕湖大厦二楼会议...
2025-06-30
2025年6月29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
2025-06-30
     2025 年 6 月 18 日下午,CCF YOCSEF 合肥 “学术精英发现...
2025-06-30
     2025 年 6 月 18 日下午,CCF YOCSEF 合肥 “学术精英发现...
2025-05-29
2025年5月28日上午,CCF YOCSEF保定分论坛举办“走进天融信雄安...
2025-05-18
2025年5月13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
2025-05-18
2025年5月13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
2025-05-13
2025 年 5 月 8 日下午,CCF YOCSEF 合肥 “学术精英发现行” 系...
2025-05-13
2025 年 5 月 8 日下午,CCF YOCSEF 合肥 “学术精英发现行” 系...
CCF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