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1日CCF YOCSEF太原在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举办了“跟着悟空游古迹——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千年文化“破圈出海””的特别活动,本活动由CCF YOCSEF太原副主席董云云与AC许骁哲主持,线上主席由AC张慧军与学术秘书任时磊共同担任,活动采取线下方式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CCF计算机历史工委执委袁晓如。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闫丁。CCF太原现任主席赵鹏为本次活动致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海峥。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李典峰。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古建保护部主任李博。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教授马慧强担任引导嘉宾;山西文博集团总经理董龄岳。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刘宇轩担任特邀嘉宾。
开场致辞
CCF太原现任主席赵鹏作开场致辞,对到场嘉宾、专家以及众多对山西文化、山西古建筑艺术、数字技术怀有浓厚兴趣的活动参与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CCF计算机历史工委执委袁晓如,在本次活动上代表总部对CCF文化与活动背景进行了精要阐述。他指出,黑神话悟空游戏引发的广泛关注,使得人们再次聚焦文化这一重要视角。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多项与文化相关的议题被提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特别是要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提升中国文化的实力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那么,如何提升文化影响力呢?袁晓如研究员认为,虽然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但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仅仅沉睡于地下或散布在全国各地,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软实力。在当前智能社会背景下,我们可以借助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我们的文化传播至全球,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有力支撑。
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闫丁首先详细说明了云冈石窟当前的保护状况。接着,讲述了云冈研究院的成立及其发展历程。闫丁副院长特别强调了研究院在石窟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开展针对性的数据化工作,例如利用高精度模型在线上进行洞窟本体残损和病害的分析与调查。最后,他表达了一个期望,即希望大家能够将其他行业的先进理念融入到未来云冈石窟的保护和数字化工作中,以推动这一进程的发展。
引导发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海峥作为首位引导嘉宾,发表了题为《从<西游记>看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及影响》的演讲。杨海峥教授以《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为起点,系统地阐述了《大唐西域记》这部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的作品,以及宋代编纂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元代说书人的底本《西游记平话》等文献。在探讨西游故事的海外传播时,杨海峥教授强调了现代数字技术的重要性,这些技术增强了西游故事的传播效果,成为新时代经典文化传播的优选手段。在我国新时代文化战略的指导下,利用《西游记》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联系,可以推动《西游记》研究的现代转型,助力传统文化的“走出去”战略,从而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并吸引更多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认可。为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我们应当从策略选择、智能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目标受众的转化等方面吸取经验。在新时代, 《西游记》将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对外展示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强有力载体。
杨海峥副主任作引导发言
为杨海峥副主任颁发感谢牌
第二位引导嘉宾,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以《云冈石窟的数字化探索》为题,深入阐述了游戏技术在文物信息展示中的独特潜力,强调其未来在提升文物呈现直观性与生动性方面的不可估量价值。他指出,每件文物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如何高效运用数字技术挖掘并传承这些价值,是当前文物工作者亟需深入探索的课题。面对自然侵蚀与人为破坏的双重挑战,文化遗产正面临不可逆的消失与损毁风险,形势严峻。为此,云冈研究院积极携手多所高校,共同应对文物保护中的挑战,特别是针对数据处理量大且多限于三维信息的现状,致力于实现数据的轻量化与实体化融合,力求在文物保护的各个环节中实现通盘规划与优化。宁波主任总结道,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多重关键角色:作为记录手段,它更为科学精准;作为保护手段,它能实现更细致入微的干预与修复;作为研究手段,它提供了多维度的分析视角;作为展示手段,它让文物故事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触达公众;而作为管理手段,它构建了更为系统化、高效化的管理体系。这一系列优势,无疑为云冈石窟乃至更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与可能。
第三位引导嘉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李典峰,以《中华长柄武器及其传统武艺的数字化传承》为题,独辟蹊径,从动作游戏中长柄武器的精彩呈现切入,深入探讨了这一古老兵器的数字化表达。他特别提及了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形态各异、多达四十种的长柄武器妖怪与妖王设计,生动展现了长柄武器在虚拟世界中的多样性与魅力。随后,他追溯历史,指出长柄武器在《周礼·夏官·司兵》、《司马法》及《考工记》等古代典籍中早有详尽记载,强调了其在中华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他聚焦于棍与棒作为“百兵之祖”的差异化特征,详细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为观众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在探讨长柄武器数字化的过程中,他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电子游戏对棍棒类武器的表现方式,特别是强调了形变效果在提升游戏体验与文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精准捕捉并展现棍棒在实战中的动态变化与力量感,不仅能够增强游戏的沉浸感,还能有效促进中华传统武艺的数字化传承与普及,使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走进现代人的视野。
李典峰博士后作引导发言
李博主任作引导发言
CCF YOCSEF太原为李博主任颁发感谢牌
马慧强教授作引导发言
为马慧强教授颁发感谢牌
思辨环节
思辨点一:数字复原与互动体验:文化古迹如何在游戏世界中重生?
针对这一思辨点,各位来宾从修复、设计、互动、文化传承到产业创新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绘制了一幅文化古迹在游戏世界中重生的宏伟蓝图。李博开篇即指出,数字技术在文物古迹与古建筑修复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歇,他寄望于未来能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不仅提升修复工作的效率与精度,更能拓宽这些历史遗产的应用场景,实现其在新时代的全面复兴。
随后,李典峰从游戏设计的角度切入,阐述了山西地上古建筑作为游戏场景构建的宝贵资源,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解决游戏制作中的场景构建难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郭威则进一步提出了游戏互动的革新理念,他构想未来玩家能够以第一人称视角深入古建筑内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历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设想极大地增强了游戏的互动性与教育意义。
郭帅则结合自己早期对游戏行业的关注,深入探讨了游戏中融入多层次文化源流的可能性,他认为这不仅能丰富游戏内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与弘扬山西乃至中华文化的精髓。
魏巍则将视角转向文旅产业的创新,他主张通过深入挖掘山西文物背后的故事,结合现代文旅产业的创新实践,让山西古建筑在讲述自身历史的同时,也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实现更深层次的重生。
最后,刘剑锋表达了对文化故事引入游戏的坚定信念,他强调在游戏开发初期就应以非营利的态度潜心打磨,注重文化故事的深度挖掘与呈现,以期在长远发展中实现山西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重磅输出。
针对这一思辨点,各位来宾从文化标识的明确、传播载体的选择、内容创作的深度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呈现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策略与构想。
马慧强教授首先强调了明确山西地理与文化标识的重要性,如晋商文化的商业智慧、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等,这些都是山西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他进一步指出,游戏、书籍、沉浸式演播等多种媒介形式,均能成为传播山西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山西,进而理解中国故事的深厚底蕴。
刘宇轩则聚焦于山西古建的特点,提出在文化自信的宣传上应有所侧重。她建议,在打造宏大历史题材游戏的同时,也不妨探索更为细分、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化表达,如开发针对女性玩家的手游,通过简单易懂的互动方式,让更多人轻松接触并喜爱上山西文化。这种策略旨在通过降低文化传播的门槛,提高山西文化的普及率和传播力。
董媛香则从内容创作的深度出发,强调故事在文化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她认为,仅仅关注文物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情节,让山西文化更加鲜活、立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注重文化内涵和故事性的传播方式,有助于增强山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最后,韩英提出了利用高质量视频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策略。她建议制作一系列以山西古建筑为主题的视频作品,通过精美的画面、精彩的解说和深入的解读,展现山西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这些视频作品不仅可以在国内传播,还可以通过国际平台推向世界,提升山西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数字技术为千年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他们一致认为,利用高精度模型、游戏技术、沉浸式体验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水平,使文化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同时,通过明确文化标识、丰富传播载体、深挖文化内涵,可以推动山西乃至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将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与会嘉宾合影留
撰稿:张慧军、任时磊
审稿:张国业、郭帅
编辑:任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