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福州成功举办《5G热的冷思考》技术论坛
CCF YOCSEF福州于2020年4月11日下午通过腾讯论坛(论坛号:CCF-19-YOCSEF福州-2FT)成功举办了题为《5G热的冷思考》的在线技术论坛。论坛由CCF YOCSEF福州现任学术AC薛醒思(福建工程学院)和刘向群(北京犀牛数字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论坛执行主席,由候任学术AC林文如(闽江大学)和现任学术秘书黄艺坤(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担任在线主席。论坛邀请到三位引导嘉宾分别是孙松林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周学龙主任(南京中兴信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能力中心)和欧耿洲工程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各做30分钟学术讲座,在每个学术讲座之后安排的是30分钟的思辨环节。论坛筹备期间,筹备小组先后创建了4个论坛微信交流群,有将近700人在微信交流群中关于5G技术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论坛举办期间,有多达300位来自全国的各界人士听取了三位引导嘉宾的技术讲座,并在随后的三个思辨环节中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充分拓展了三个思辨话题的广度和深度,使得本次在线技术论坛圆满完成预期的目标。
由左到右分别为:执行主席刘向群、执行主席薛醒思、在线主席林文如
背景
在信息技术革命中,5G作为最新一代的移动通讯技术,具有大带宽、高速率、低延迟的特点,这也使其成为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领衔技术。同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联邦学习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也将是5G技术发挥巨大价值的关键所在。不过,在5G技术一片看好的形势下,是否存在值得冷静思考的问题?而关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与交流,正是本次论坛开展的核心目的。
主题一:5G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探讨
论坛第一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孙松林教授,他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是《5G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探讨》。
孙松林教授首先抛出“5G是否安全的?”这一问题,并从5G频谱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方面展开介绍。关于5G频谱安全方面,他讲述了辐射类型及相应国内外的实测结果,并给出观点:我国5G基站密度虽然比较大,但是严格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会严格把控,其产生的辐射均处于安全标准之内,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另外,关于频谱的影响和使用,孙松林教授介绍道:由于频谱范围相对接近,5G应用对射电天文和气象观测会产生一定影响(在美国方面)。而在频谱的使用上,通常有免费(2.4GHz)、强制(军事)以及政府行政许可和拍卖(如:欧美日韩)多种方式。关于5G应用安全方面,他以德国电信攻击和美国网瘫案例切入,引出5G网络面临着更大的安全挑战这一问题。对此,孙松林教授从5G网络能力的开放平台架构展开分析,对于存在的内部问题,他分别介绍了NFV、SDN、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在安全方面的特点,并指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当下所做的努力。而对于外部问题方面,他从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展开5G赋能行业的分析,讲解了中国工业互联网框架以及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安全框架的映射关系。最后,孙松林教授在技术安全保障方面提到,在5G背景下,智能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化实现数据的价值流动,为各行业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他对网络空间安全的人才储备提出个人看法:储备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字科技基础和精通产业知识。
孙松林教授的线上演讲主题
《5G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探讨》中的内容展示
思辨环节1:5G是否需要在各行业统一应用接口的标准?
在第一个思辨环节中,主持人关于“5G是否需要在各行业统一应用接口的标准?”问题发出提问,线上来宾踊跃参与,各抒己见。其中:
吴晓静:5G需要统一行业标准。由于5G应用行业较为发散,会横跨多项平台,而统一接口会方便各方调用。
陈星:需要统一。各互联网设备想要实现共享和开放,需要统一标准,从而促进互联、互通目标的达成。
朱建伟:行业应用需要统一标准,未来才能实现万物互联应用。而针对军事、医疗、大型公共交通领域,若统一标准会存有安全风险。
张永晖:标准需要按照具体行业和需求进行细分,如:子标准和子协议等。统一标准是工业化的特征,但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魏毅:统一是必然趋势,但统一需针对计算资源的开销分别讨论。
孙松林教授在该思辨环节总结道:5G的主战场应该是车联网、物联网,在技术层面上需要做好开放式架构的准备,统一标准的同时,考虑好成本和安全因素。
主题二:5G+智慧医疗势在必行
论坛第二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南京中兴信雅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能力中心主任周学龙,他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是《5G+MEC智慧医疗势在必行》。
周学龙主任从5G网络的性能出发,对4G和5G网络在峰值速率、移动性、流量密度等各方面进行横向对比,指出5G现已全方位超越4G并适用于网络要求越来越高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带宽场景、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通过以超高清体验的4K/8K,沉浸式体验的VR/AR、自动驾驶和远程医疗为例,阐释了低时延业务连接模式,以及垂直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关于5G智慧医疗应用方面,周学龙主任带来大量的案例与分析,以5G智慧医疗助力疫情防控为例,如:5G+直播“云监工”、5G智能医护机器人、5G+热成像体温筛查等实时应用,在5G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有效的医疗人力及技术优势,实现在疾病诊断、监控、服务等多方面应用落地。同时,他把医疗场景分为远程和院内两大场景,关于室外应用,主要包括:5G救护车救援、远程手术等应用案例,而院内应用场景方面,主要以5G医疗专网并结合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技术,为医院提供安全的、满足移动医疗需求的专属网络服务,如VR探视等功能。关于智慧医疗如何实现,周学龙主任针对“5G+MEC(移动边缘计算)”进行讲解,说明了移动边缘计算在5G网络中的位置,分析5G边缘计算的标准化结构,并从广覆盖、分布式的MEC,云边无缝协同,嵌入式边缘智能等方面剖析了边缘计算的能力。最后,周学龙主任指出四项5G智慧医疗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如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5G智慧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等。
周学龙主任的线上演讲主题
《5G+MEC智慧医疗势在必行》中的内容展示
思辨环节2:垂直行业中MEC是否必配?
在第二个思辨环节中,主持人关于“垂直行业中MEC是否必配?”问题发出提问,引起线上来宾思辨。其中:
卢家伟:需要必备。MEC与云计算可以协同使用可发挥最大效益,如医药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侯伟:以急救车上的病死统计为例,“MEC+远程医疗”的应用将实现救护车上的急救和检测,大大减少病死率。
曹新容:是必备的,MEC应该进入市场接受考验。
曹曦:不是必备,目前MEC还不成熟,技术架构和标准协议等还在演进之中,垂直行业的MEC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王荣章:在医疗垂直行业中,MEC不是必备的。边缘计算在5G应用下并不是刚性技术,其他技术仍可替代。同时,MEC所增加的成本很可能小于实际收益。
陈星:MEC不是必配的,需要针对业务场景下所解决的问题看是否必配。
陈捷:是必配的。医疗数据十分庞大,MEC可减少数据移动量,加速数据处理速度,可更灵活和响应性更强的展开应用,并不需要统一到中央入库。如此一来,MEC的使用将很快地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治疗。
周学龙主任在该思辨环节总结道:移动边缘计算作为5G关键技术,将计算、存储、业务服务下沉到本地完成是必要的,分布式部署会满足功耗、容量需求,数据不用传送到远端,也不占用关键网络容量。
主题三:5G赋能车联网,为智慧交通提供技术优势
论坛第三位分享嘉宾是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欧耿洲工程师,他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是《5G赋能车联网,为智慧交通提供技术优势》。
欧耿洲工程师首先简要介绍了智慧交通的应用需求,包括:交通实时监控、公共车辆管理、旅行信息服务和车辆辅助控制。接着下沉到概念层面,他对5G-V2X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并对C-V2X在PC5和Uu接口以及通信可靠性方面进行逐一讲解。在车联网历史方面,他分别讲到DSRC和C-V2X通信技术优劣及标准进展。同时指出,当前DSRC商用不理想,已经触及天花板,而C-V2X标准进展已经进入R17启动准备阶段。接着,欧耿洲工程师对智慧交通的典型应用场景展开介绍,分别涵盖信息服务、交通安全、交通效率和自动驾驶四个方面,并逐一分析其中涵盖的功能点与对技术的要求。最后,欧耿洲工程师为我们讲解了C-V2X产业地图,涉及到通信芯片、通信模组、整车制造、测试验证、运营服务等多个方面。
欧耿洲工程师的线上演讲主题
《5G赋能车联网,为智慧交通提供技术优势》中的内容展示
思辨环节3:5G技术能否最终实现无人驾驶?
在第三个思辨环节中,线上来宾关于“5G技术能否最终实现无人驾驶?”这一论题,展开激烈讨论。其中:
蒋超:仅靠5G技术还不够全面,5G+MEC+V2X的技术组合最终可以实现无人驾驶,预测5-10年可以达成。
魏毅:车联网模式下,5G技术下仍需依赖如动态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
杨长才:5G技术实现无人驾驶需要从载货到载人进行可靠性过渡。
朱建伟:5G技术可以助力有限范围下的无人驾驶,如厂区、港口、景区等专用车辆的运行,目前还不适用于开放的环境。依赖5G技术无法实现无人驾驶,在开放的社会环境,需要综合考虑法律层面、人工智能等技术。
郑智民:5G一定程度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但最终实现也许要到6G技术阶段。
王旭:5G技术只是起到助推作用,最终实现仍需后续发展。
卢家伟:由于5G技术的建设成本过高,实现无人驾驶较为困难。
林兵:无人驾驶除了通讯外,更多是依赖本身的算法和算力,仅靠5G技术只能部分实现。
欧耿洲工程师在该思辨环节总结道:无人驾驶定义为L5驾驶等级方式,包括转向、加减速控制、自动巡航、自动预警检测、对环境观察等均由系统自动控制。当驾驶车辆的基础模块成熟后,如每辆车均配有V2X芯片,5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无人驾驶,而对于封闭道路的无人驾驶,5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总结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思辨,本次在线技术论坛充分展示了现阶段5G技术的发展状况,探讨了5G技术的优势与不足,让论坛的参与者们看到5G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意识到5G技术的在网络安全,智慧医疗和智慧交通领域的发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