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 福州 2025年9月7日技术论坛
可解释 AI+ 多模态数据如何
拨开情绪障碍机理迷雾?
(论坛编号:CCF-Yo-25-110)
2025 年 9 月 7 日,CCF YOCSEF福州技术论坛“可解释 AI+ 多模态数据如何拨开情绪障碍机理迷雾?”在福州市软件园顺利举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企业的 50 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情绪障碍相关多模态数据质量提升和融合建模、高可解释性人工智能系统构建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健康中国”心理健康战略的落地提供核心动力。本次技术论坛由 CCF YOCSEF 福州 AC 副主席吴伶(福州大学)和 AC 学术秘书陈卓(福建农林大学)共同担任执行主席。
图1 “可解释 AI+ 多模态数据如何拨开情绪障碍机理迷雾”技术论坛
情绪障碍是与癌症、心血管病并列的全球三大公共卫生危机,发病率持续攀升。国家层面,《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设“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要求 2030 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 30%,减缓抑郁发病趋势。面对当前局势,可解释 AI 能输出预测结果并提供机制解释,为多模态数据融合、揭示情绪障碍病理机制带来新可能。
图2 论坛会场
本次技术论坛系 CCF YOCSEF“情感障碍智能诊疗”系列论坛的第三场论坛,由 CCF YOCSEF 福州 AC 学术秘书林巍和 AC 委员曹丽娟担任在线主席,吸引了来自中国医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深圳大学等专家学者,来自成都玻尔兹曼、北京博硕咨询等企业代表,福州软件园公共服务平台为本次论坛的支持单位。
图3 与会嘉宾会场合影
本次论坛邀请四位嘉宾作引导发言。首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院长石昕以《机器学习在乳腺癌幸存者中预测化疗相关认知障碍: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纵向研究》为题,发表了引导发言。石昕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机器学习预测研究为例,探讨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的预测与干预。他强调,应构建“从模型到临床”的完整科研体系,重视化疗后干预窗口验证及中西方认知差异,并指出拓扑数学有助于破解人工智能瓶颈、推动临床转化,为认知保护提供融合数据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创新路径。
图4 石昕进行引导发言
图5 陈卓为石昕颁发感谢证书
其次,国家级领军人才、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尚学群以《复杂图表示学习及其应用》为题,发表了引导发言。尚学群重点探讨了图表示学习中的关键问题与前沿进展。针对复杂图数据中存在的不平衡性、异质性、异配性以及多模态跨尺度融合等挑战,分析了传统图神经网络(GNN)的局限性。讨论了如何通过设计新型网络架构以突破现有GNN的表达瓶颈,并减少对大量标签数据的依赖。最后,展示了相关方法在疾病基因预测和药物设计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图6 尚学群进行引导发言
图7 吴伶为尚学群颁发感谢证书
再次,山东大学教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杨帆以《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背景下多中心联邦因果推断方法研究》为题,发表了引导发言。杨帆致力于构建可信医疗大数据治理体系,建立了覆盖数据采集至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他采用联邦学习、差分隐私等技术,平衡数据安全与共享,解决多中心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并利用大规模真实数据突破研究样本限制。
图8 杨帆进行引导发言
图9 魏丽芳(CCF YOCSEF 福州 2022-2023 年主席)为杨帆颁发感谢证书
山东大学副教授、齐鲁医院心理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杨乐金以《AI介导的抑郁障碍诊断和治疗的新理念》为题,发表了引导发言。杨乐金指出,我国精神障碍患病率达 16.6%,但治疗率低于 0.5%,复发率高达 50%-80%,且发病高峰延至 55 岁,临床挑战严峻。当前诊断可信度低、复发率高且科研投入不足,需推进慢病化管理与早期干预。他提出借助大数据与量表筛选生物标志物,建立自动化生物库验证药物新靶点,以跨学科手段应对诊疗难题。
图10 杨乐金进行引导发言
图11 薛醒思(CCF YOCSEF 福州优秀 AC)为杨乐金颁发感谢证书
在思辨环节,本论坛邀请三位特邀嘉宾做思辨议题破题,他们分别是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软件)学院教授黄志华,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绍群,重庆邮电大学生命健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沛洋。嘉宾及参会人员围绕“构建高可靠性 XAI,如何提升情绪障碍相关的多模态数据质量?”“如何考虑情绪障碍机理相关生物学先验假设,实现多模态数据科学融合?”“如何将多模态数据和生物学机理结合起来,构建高解释性情绪障碍机理 XAI?”三个主要的思辨点展开深入讨论。
图12 现场嘉宾思辨组图
图13 卢晓亮(CCF YOCSEF福州 2019-2020 年主席)为特邀嘉宾颁发感谢证书
经过一个上午的深入探讨和热烈思辨,本次技术论坛总结如下:
(1)构建标准化的数据治理体系,统一采集协议、自动化清洗流程,并利用隐私计算实现安全共享,最终夯实高质量数据基础,为可解释AI提供可靠输入。
(2)实现多模态融合需以生物学假设(如神经环路理论)为指导,驱动多模态融合方向;结合因果推断等技术,突破相关性局限,实现因果性融合,推动结果兼具生物合理性与临床意义。
(3)实现高解释性 AI 需将数字孪生、脑环路建模等机理嵌入模型底层,赋予其神经生物学合理性。进一步通过控制论扰动、多模态交叉印证等动态验证手段,识别干预靶点并验证模型效用,形成“机制-临床”闭环,最终服务精准诊疗。
本次论坛得到了以下媒体关注
2017 年 6 月 7 日,时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先生、中科院计算所福州分所副所长张瑾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陈日清教授共同召集和推动下,CCF YOCSEF 福州分论坛正式成立。2017 年至今,按照时间顺序,CCF YOCSEF 福州 AC 主席分别是:陈日清(三明学院)、吴英杰(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卢晓亮(福建省闽商海外服务促进会)、王沁(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杨长才(福建农林大学)、魏丽芳(福建农林大学)、熊金波(福建师范大学)、吴志华(福州风林火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任 AC 主席尤玮婧(福建师范大学)。
欢迎各界热心人士加入CCF YOCSEF福州大家庭!
加入联系:尤玮婧(133 0608 0466,微信同号)
如想与CCF YOCSEF福州合作交流,请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林 巍(177 2075 7182,微信同号)
供稿 | 陈 卓
初审 | 吴 伶、尤玮婧
终审 | 金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