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中科院、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出台了各自的预警期刊列表。一经发布,就引起一片热议。各大期刊和作者构建起了学术的“江湖”,有江湖就有派系,因此,此次预警期刊列表的发布自然让人联想到江湖的风雨。“江湖”的派系到底应该遵从自然选择,还是人为干预呢?
8月28日,CCF YOCSEF沈阳在沈阳科创工场16层举办了题为“期刊江湖,自然选择还是人为干预?”的观点论坛,邀请学术界、企业界、期刊编委等相关领域不同的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探究预警期刊列表设置的初衷、如何在实际中发挥功效和作用以及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等议题。
论坛执行主席为CCF YOCSEF沈阳的现任副主席刘意杨和杨超。CCF沈阳办公室总监陈国威、辽宁省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于金刚以及来自CCF YOCSEF沈阳和学术界、企业界的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图: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论坛开始,杨超简要介绍了YOCSEF的历史、构成、宗旨和主要活动,刘意杨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以及举行此次论坛的初衷,并对本次观点论坛的议程和规则进行了说明。
图:杨超和刘意杨主持论坛
论坛分为嘉宾引导发言和互动思辨两个环节。在引导发言阶段,来自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学院的王军教授首先做了题为《期刊发表应回归初衷》的报告。王军教授从国内预警期刊的由来和对预警期刊的解读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他的观点。他强调: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
图:沈阳化工大学王军教授做题为《期刊发表应回到初衷》的报告
随后,来自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毕远国教授做引导发言,他发言的题目为《预警期刊列表设置的思考》,毕远国从预警期刊设置的背景、目标、计算机领域的预警期刊以及预警期刊列表的合理性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他给出了预警期刊设置的一些建议,比如行业学会的参与、会议预警列表等。
图:东北大学毕远国教授做题为《预警期刊列表设置的思考》的报告
最后做引导发言的嘉宾是来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学院的李照奎教授,他以《是否有必要设置国内期刊预警名单》为题,从国家、中国计算机学会、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学科评估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期刊评价的鼓励优秀、不设预警机制,分析国内期刊发表的现状,指出当务之急是要努力办出一批好刊物,而不应过多关注预警期刊。
图: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李照奎教授做题为《是否有必要设置国内期刊预警名单》的报告
三位引导发言嘉宾发言结束后,论坛进入了思辨环节。围绕设定的五个议题,与会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议题1:预警期刊列表的设置目标是什么?是否能引导大家实现这个目标?
观点1:预警期列表的目的是规范出版商、规范期刊,通过列表给期刊施加压力,反哺期刊,使期刊提高质量;目的不是否定在预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更不能因为在预警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就否定一个研究者,将此作为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依据。但是,要积极引导,让更多人知道预警期刊目的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预警期刊只能达到治标的作用,要想治本,还是要破除“唯论文”。
观点2:期刊的质量不是完全靠列表控制,更应靠期刊的审稿人和编委来控制。除了预警期刊,也应该有一个扶持计划,列表之外的期刊如何衡量?是不是应该对所有期刊进行排名?
观点3:规范国外期刊没必要,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自己的期刊上。国外并没有预警期刊的做法,预警期刊设置的出发点是警示期刊,相当于给期刊发了个黄牌,使其更加规范。但实际上,国内发表论文背后的渊源盘根错节,有很深层次的关联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IEEE Access上之所以每年有那么多中国作者的期刊发表,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的老师学生有很大的发表论文压力。如果想疏导的话,除非是把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减轻。仅仅将列表的目标定位为规范国外出版集团,实现的难度较大。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到发展自己的期刊上,要多投入一些精力、资金去规范,使国内期刊发展更好更有意义。
观点4:预警期刊列表只包含期刊质量中等的部分期刊,很多质量更差的期刊没有囊括进去,也很难全部囊括进去。所以,更应该鼓励先进,扩大优质期刊的范围,给科技工作者正向的引导,使大家知道可以在什么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不是让大家避雷壁坑。原来评价期刊是以影响因子为指标的,没人关注论文的质量,只关注在多高的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的。但是,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也可能出好论文,甚至诺贝尔奖获奖者的论文,那么这个期刊就应该被评为好期刊,就应该进入推荐列表。相反,如果一个期刊大量被发现刊载低水平、实验造假论文,这样的期刊就不应该被推荐,应该被淘汰。
观点5:预警期刊列表对于期刊肯定有警示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引导科研人员做真正的科研,不要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列表的设置还应该更加科学规范,学会的力量应该参与其中。
观点6:预警期刊列表很难约束国外期刊,预警期刊列表设置的目的是国内期刊发表的导向,与“破五唯”对应,就是引导科研人员发表更有价值的论文,重质量不是重数量。预警期刊列表对国外期刊的约束有限,目的是与国外期刊竞争。全世界科研人员的数量是有限的,每年产出的论文数量也是有限的,要实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们就要争夺高质量的论文,将更多高质量的论文引导到我们自己的期刊上。从更高的意义来讲,是要争夺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占领学术制高点。
观点7:如果为了规范科研人员发表论文,预警期刊列表治标不治本。预警期刊列表只是所有期刊的沧海一粟,没有将劣质期刊一网打尽,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科研人员发表论文。不在列表内的期刊发表,还可以在别的期刊发表,这实际上演变为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观点8:应由权威可信的机构制定统一的预警期刊列表,实现标准化,不能太多版本,各自为战。
议题2:预警期刊列表的设置是否公平?如何使设置标准更加透明?
观点1:列表设置没有绝对公平。对于期刊整体而言,宏观上是不公平的,肯定存在漏网之鱼。目前,预警期刊刚刚开始,还存在一个调整期,未来会越来越公平。
观点2:对于进入预警期刊列表的期刊而言,肯定是公平的。在现行评价体系下,能够通过指标或则数据证明这些期刊存在问题。
观点3:预警期刊的评价方式是否应调整,不光看指标,还要看期刊刊载的论文质量。比如,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论文,通过对论文的评价来评价期刊。
观点4:预警期刊的评价标准相对透明,但透明度需要提升,对期刊的评价结果也应该公开,让公众知道每个期刊的具体指标得分。同时对预警期刊列表设置动态排名,期刊间相互竞争,促进发展。
观点5:现有预警期刊列表评价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因素影响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可以通过评价过程、人员、方法、数据的公开,来降低这种不公平性。
观点6:为了体现预警期刊评价主体的专业性,应将行业学会加入,比如在计算机类预警期刊的评价中,引入计算机学会的力量。评价的机构应常设、专业化,不是在需要评价是设立的临时机构、邀请的临时专家。
观点7:预警期刊对科研人员的影响存在不公平。预警期刊的时效性如何界定、各个科研管理机构如何使用预警期刊需要明确的指导。
议题3:国内外学者对预警期刊的态度为何存在反差?
观点1:国内很多相关机构的管理层对预警期刊是支持的。即使没有预警期刊,在审稿人眼中也有对期刊的基本评价,预警期刊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观点2:国内外存在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制不同。国内学者关注预警期刊,还是在于国内评价体系中一直存在的唯论文,“破五唯”改成代表作制,会对提升国内作者的论文质量提升有很大帮助。
观点3:国外期刊或者研究者对预警期刊列表不重视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话语权还不够。
议题4:高校、研究所如何合理利用预警期刊列表?
观点1:高校、研究所应该引入权威的第三方(比如行业学会)的预警结论,而不是自己制定一个列表。除了预警列表之外,更应该有的是推荐列表。
观点2:预警期刊列表在研究生毕业、职称评聘方面只能作为参考,代表作更有意义,不能因为一篇预警期刊论文而全面否定一个研究者。
观点3:预警期刊使用的时间节点应该是预警期刊发布以后,对于发布之前在预警期刊上的论文应慎重对待。在录用新人、学生保研等问题上,也不能因为曾经有在预警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一票否决。
观点4:对于预警期刊上的论文评价成本较高,真正管理中很难做到一文一评,对于管理者而言,直接使用预警期刊是最简单的办法。
观点5:在科研管理中,预警期刊的导向作用是很明确的,如何利用预警期刊的导向作用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预警期刊作为一个工具,如何利用非常考验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可采取综合评定的方法,同时注意对被评价者个人的人文关怀,不能一刀切,这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也非常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观点7:预警期刊只是预警,不是黑名单。
议题5:期刊江湖的未来,人为干预是否会影响可持续发展?
观点1:用预警的方式规范可持续发展,操作过程不应该更多的人为干预。从目前来讲,预警期刊作为政策引导的工具是合适的。
观点2:从发展的角度讲,国家的干预是非常有意义的,只有国家的、人为的干预才能正向引导可持续发展。我们缺少国际化的出版商、缺少相关人才。针对期刊评价本身,我国应做好充分研究,并培养更多出版专才。
观点3:“四个面向”指明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方向,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做真正的科研,干预后一定要有引导。预警期刊是所有期刊中的一小部分,只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不会影响可持续发展。更多的正向引导会有更大的作用。
图:思辨环节进行中1
图:思辨环节进行中2
历时3个小时的活动于17:00左右结束。通过对预警期刊列表问题进行的深入讨论,发现:
(1)预警期刊列表设置、执行、使用层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也明晰了预警期刊列表的价值;
(2)预警期刊设置的出发点是警示期刊,但对国外期刊的影响有限,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育自己的期刊上;
(3)预警期刊列表对于破除“唯论文”,将论文评价从数量转到质量上具有正向作用。
从更高的层面讲,预警期刊列表对于提高我国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具有积极作用。目前的预警期刊列表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覆盖不全面、导向不明晰等问题。未来,在预警期刊列表的使用上,也需要科研管理者发挥智慧,正确认识、科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