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的谣言总是让人猝不及防,有些甚至能在短时间造成不小的危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上的谣言层出不穷。有人说“酒精可以给口罩消毒”,但结果却造成人们疯狂跟风;有人说“出门晒太阳能否杀死新冠病毒”,结果为新冠肺炎的防控造成干扰;有人说“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结果消息一经发布,网上的双黄连口服液瞬间卖到“断货”......
与2003年的非典时期不同,此次疫情期间,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兴社交媒体平台已经被人们熟知并广泛运用,因此,谣言一经发出,便得到无数用户的阅读、传播、反馈。与此同时,不少社交媒体也打响了反击谣言的战役,但是其势微弱。为了帮助社交媒体“辟谣”,不少科技从业者加入进来,想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疫情防控和舆情分析等提供支撑。
3月7日, CCF YOCSEF太原举办线上特别论坛,围绕《数据抗“疫”,媒体扛“义”—— 社交媒体+大数据协同战疫的挑战何在?》主题,携手CCF YOCSEF武汉,邀请了大数据和社交媒体方面的专家,并吸引了来自学术、企业、政府、媒体等领域的200余位专业人士参加,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思辨。
举足轻重还是锦上添花?
对于此次疫情战役,国家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然而,疫情期间,大数据对抗疫而言究竟是举足轻重还是锦上添花?
武汉大学崔晓晖教授认为,“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大数据企业、平台甚至很多志愿者都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都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很多大数据内容平台设立了抗疫专区;此外,各志愿者也开发了一批疫情防控信息、医疗防疫信息平台。”
中北大学秦品乐教授认为,用好大数据,尤其是社交媒体数据,有利于抗击疫情。他结合自身参与的山西地区疫情防控为例,他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建立疫情传播模型,密切关注相关人员社交数据,最终为山西的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但也有人对此持否定观点。CCF YOCSEF主席陈健认为技术人员将大数据技术推广的故事广而告之,这让民众对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产生了期待,认为它可以预防疾病,但是就此次疫情而言,大数据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那么,大数据究竟是只可以做马后炮?还是可以继续努力起到重要作用呢?
在大数据战疫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挑战,比如数据孤岛和数据质量问题。跨部门、跨机构、跨领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由于受到制度干扰、权利干扰,不能及时、准确上报与披露;各部门以制度规定、数据安全为由形成数据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数据快速共享协同。
以社交媒体数据为例,社交媒体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疫情预测的关键。没有真实有效的数据,便无法快速得知确诊和疑似病例到底是如何传播的;没有真实有效的数据,便无法在茫茫人海中快速分析出究竟哪些人才应该是重点关注对象。
大数据对抗疫而言究竟是举足轻重还是锦上添花?或许我们应该分阶段、分情况进行分析,在解决数据孤岛和数据质量问题后,将其放对位置,何尝不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去伪存真还是浑水摸鱼?
此前,在世卫组织日前就新冠病毒召开的一个论坛上,”信息疫情“这个词被显著提及。2月16日,中新社发表时评,“‘信息疫情(infodemic)’似乎正在成为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战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随后刊文指出,新冠病毒是第一个真正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传播真假信息,助长希望和恐慌。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认为,只要一个观点有24%的人被覆盖,就可以被舆论导向。华中科技大学MBA社会导师高泽金同样表示,谣言信息在传播、发酵过程中,影响了人们对战“疫”的认知和行动。对此,有人认为“可以用大数据帮助社交媒体去伪存真”。
想要战胜谣言,必须先客观认识谣言。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李新玲认为,“我们可以把谣言进行分类。按照内容,谣言可以分为一般性、复杂性谣言;按照意图可以分为善意、专业、不懂装懂型谣言。”因此,应对谣言,我们首先要看消息来源;其次要改变信息的推送方法。她还表示,希望数据科学家给媒体提供支撑,比如如何利用技术为谣言打标签,为官方媒体提供版权保护。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沈浩教授认为,疫情传播、谣言传播和社交网络的传播路径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大数据技术追踪每一个传播者、感染者。
然而,大数据真的可以做到么?山西大学魏巍教授认为,根据官方来源的疫情大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对社交媒体的谣言起到去伪存真的作用。此外,就当前大数据技术在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而言,其初衷是想要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和使用者目的的不同,可能导致混水摸鱼,适得其反。
以社交媒体常用到的社会化推荐系统为例,经过20年的发展,社会化推荐系统已经被应用到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新闻。一方面,它为我们带来了高效的信息获取,缓解信息过载的问题。另一方面,它在疫情期间却起了负面作用。
山西大学王智强博士认为,“由于社会化推荐的三大困境:缺乏价值导向、信息茧房效应、流量传播偏态,因而使大数据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而算法所缺失的东西,正需要人工来弥补”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疫情期间帮助社交媒体进行了信息公示、查询、溯源等多项工作。但是,在人们尚未完全学会如何与发达的社交媒体和平共处时,“信息疫情”就成为一场全球考验。大数据想要做到去伪存真,显然还需要做更多的事。
社交媒体+大数据协同战疫的挑战何在?
在疫情期间,全球社交媒体企业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技术运用还有很多不够的地方。崔晓晖教授认为,”如果充分利用了大数据等技术,未来能够扛起‘义’的责任“。疫情尚未结束,社交媒体与大数据协同战“疫”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如何打破数据的垄断是社交媒体+大数据协同战疫的第一个挑战。山西财经大学董媛香副教授认为,高校老师或者科研工作者希望在疫情期间有所贡献,但是由于数据的垄断、防控无疾而终。无独有偶,来自YOCSEF广州的郝天永认为控制权的缺乏是社交媒体+大数据协同战疫的决定性的因素。大数据能根据疫情的变化,快速地调整防控策略,部署防控力量。来自YOCSEF西安的苏媛补充到,从传播的角度来讲,挑战更在于媒体与官方职能部门的信息通道及规则建立。
其次,如何吸引国家投入是另一挑战。CCF YOCSEF秘书长唐卫清认为,社交媒体大数据平时没有被重视,因此很多机构不会专门针对此进行研究,因此在疫情期间,我们只能在短时间内利用通用技术解决问题。
第三,秦品乐认为,其挑战在于社交媒体数据的真实性。考虑到大数据信息可信度问题,可以建立顶层设计,做好大数据技术处理前的信息保真度,只有数据真实,后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才有用武之地。同时,我们需要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在掌握可靠数据之后,根据真实的数据应用需要,对数据去伪存真。
此外,还有人认为,社交媒体大数据在战“疫”中的挑战在于个人。关于社交媒体的谣言,个人应提高科学素养和分辨能力。
结语:社交媒体的存在,使得新冠战役整体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通过社交媒体形成了如此大规模和实时性的全程参与和全民影响。大数据从信息接收入手,对大众进行精准画像,让更多事实真相被公之于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要想战胜谣言,大数据不能缺席,我们要用数据抗疫,更要有媒体扛义。要用大数据帮助社交媒体“辟谣”,我们还有更多的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