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陆续研究出台和不断推进落实各项政策保障体系,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政策环境日臻成熟,各省市相继出台智慧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以雄安新区为代表的新城新区日益成为新型智慧城市试验田和实践热点。
在项目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广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是构建数字孪生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6月19日,CCF YOCSEF太原成功举办“数字山西——数字孪生下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发展之路”技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BIM、CIM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界学者专家,以山西·潇河新城在BIM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发展的关键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辨讨论。CCF YOCSEF 太原(2014-2015)主席秦品乐和AC委员刘剑峰担任执行主席,山西·潇河新城BIM/CIM应用创新工作室张博扬、张旭担任线上主席。
聚焦BIM技术应用、专业报告精彩纷呈
论坛特邀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BIM/CIM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数字工程认证联盟常务副理事长、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秘书长魏来做了题为《BIM的标准化策略》的报告。魏来首先介绍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数字工程认证联盟、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情况,从数字化转型体系建立的路径,城市信息模型标准及CIM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框架以及国内下一步BIM类标准发展重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对比国际优秀案例,打造BIM标准化逻辑,对项目BIM标准体系、⼯程本体数字孪⽣、运维管理阶段的资产管理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
执行主席刘剑峰为魏来颁发感谢证书
论坛第二位特邀讲者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BIM设计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秦军做了题为《全过程工程咨询数字化研究》的技术报告。报告通过国内某超高层项目为案例,详细介绍了搭建项目BIM管理体系,审核和编制相关BIM工作实施细则,制定基于项目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的全过程项目管理流程、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和协同机制,对设计总包和施工总包的BIM相关管理工作进行指导、过程跟踪与结果评估,建立施工BIM工作协调和管理机制,审核项目施工深化阶段各专业BIM模型成果等一系列BIM数字化咨询管理手段和方法,在确保项目高效、协同、创新、落地的同时,也系统展示了全过程BIM数字化咨询不同主体、环节、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业主、咨询、设计、施工、运营等主体的影响和意义。
论坛第三位特邀讲者南京戎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晓波做了题为《BIM在建筑智慧运维中的价值体现》的主题报告。他从传统运维向智慧运维的变迁、智慧运维的架构体系与BIM定位、BIM对建筑运维模式的变革、BIM在运维阶段的理性思考、BIM运维需要构建的八大体系进行了介绍。通过滨海大厦BIM视图、中国华润大厦BIM运维、华润置地集团级物联网平台、弘阳集团级视频监管平台等国内重点实施项目案例,对建立一套面向未来的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建筑体系进行综合分析,以及介绍如何使之不断实现自主优化,逐步具备自适应的能力运维新模式。
之后,针对“什么是制约数字孪生下BIM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这一思辨点,在场嘉宾和参会人员展开了激烈讨论。
现场参会嘉宾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目前影响BIM技术的多个因素——BIM软件成熟度不够、缺乏BIM人才,BIM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郭帅认为目前BIM技术在山西的推广时间比较短,管理层还需要时间认识BIM技术,这是一个制约点。
而针对BIM人才缺乏、培养和流失问题,魏来提到有些可以自评高级职称的央企把BIM增加到了目录,可以借鉴。吴彦江介绍了山西建投的情况,目前山西建投内部只可以评中级以下职称,副高以上职称需在省人社厅评定,BIM专业高级工程师很缺乏,并且需要报其他工程相关专业评定。张旭指出BIM需要设计、施工、软件等方向的技能复合型人才,有BIM经验的专业人才是制约的关键因素。培养多年仍然有人才缺失,晋升通道不畅通也是一大原因。
张国业认为关键因素是成本居高不下,并从建设成本、计算成本、运维成本、加载成本多方面说明BIM现在难以落地的的关键。
山西省科技厅张国业
刘剑峰认为BIM领域缺乏关于大数据、超算、区块链等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后续需要加强和高校、企业、学会等相关机构合作;关于BIM实际意义在地铁和超高层建筑上体现更为突出。
随后,针对“在组织构架和项目实际应用存在冲突的情况下,BIM的发展方向应该为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这一问题,大家的讨论热情不减。
秦军认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不矛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BIM设计研究中心的职责是全员BIM正向设计的同时,支撑、带动更多的设计团队一起进行BIM正向设计。BIM中心作为BIM应用的抓手会更好参与执行。
魏来也认为一个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种是散兵游勇去做事。这两种各有利弊。他更加偏向于第一种中心化的方式,提出BIM本来就是高度中心化的,因为建筑行业有明显的协同色彩,这个产业链上需要协同才能生产,散兵游勇的方式很难进行创新。在集团中心化的架构下,点对点进行创新,将各类应用高度集成化到BIM中,全社会的数据协同才是能使BIM发展。
郭帅认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是不同阶段的不同处理方式。当下阶段,困难较多,中心化更占优。对于建投这样的企业来说,集中力量做出突破,将结论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推广普及,对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效果更好。
吴彦江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认为BIM应该作为技术手段来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他举出设计院的一个案例:随着时间的迁移,老一辈的人习惯了手绘,但现在逐步转向电子信息化。BIM加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各类新技术,这就是以BIM为中心进行的,所以对应的组织架构也偏向于中心化。
孙晓波指出,过去是二维(图纸)时代,现在是计算机时代,这是生产力的变革。由2D向BIM的3D时代变换,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BIM做的更精细,通过BIM来整合大家的需求和观点,必须通过中心化才能进行。
董媛香认为这是个管理问题。以管理学背景来说,更倾向于中心化,随后提出是否只有中心化才能解决思辨点的问题,是否分散化的节点更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疑问。中心化的一个弊端在于限制了创新,而去中心化能够让大家能力发挥的更大,创新性更强。
最后,针对“未来建筑业BIM技术在设计、施工、运营、城市管理等方向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问题大家继续讨论。
孙晓波认为收益最大是软件,原因有二。一是BIM有工具性,通过工具建模,结果出来很多软件的便利化开发。二是BIM有集成化的性质,软件平台实现信息串联,软件平台最先实现效益,最终带来项目标准化收益。秦军认为国外的BIM软件领先,而国内的BIM软件投入大风险高还没有实现盈利。目前施工企业大部分项目投标和施工阶段用BIM,通过BIM应用解决了很多工程问题,节约了成本,因此施工企业首先获得了效益。而设计企业用BIM设计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却并没有增加设计费用,因此不愿意用。BIM运维、城市管理等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到获得效益的阶段。张晓强认为BIM目前在设计阶段见效最快。业主对BIM设计企业要求高,同时投入也大。对施工企业来说,BIM施工周期长,价值高。他随后对未来进行研判,认为BIM走向最终归向业主需求,面向大众,会以软件+专业技术的方式呈现。
许骁哲认为未来BIM应用可扩展到更多行业如养老,跳出建筑业本身将获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魏来认为对国家、行业来讲,BIM是历史趋势。数据基础设施以数据作为行为基准,其中BIM会起到关键作用。各种智能技术最终实现数字孪生,最终实现科学化管理。所以他坚定看好BIM运维。
CCF YOCSEF太原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简称CCF YOCSEF)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1998年创建的系列性学术活动。CCF YOCSEF太原是2013年5月成立的分论坛,自成立以来,CCF YOCSEF太原分论坛紧密结合太原科技、学术与产业生态,围绕地方学术与科技热点问题展开研究思辨与讨论,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库支持,聚集了一批自信、活力、敢于创新、有抱负、有能力的青年精英。历届主席分别为强彦(2013-2014)、秦品乐(2014-2015)、赵鹏(2015-2016)、王宪朝(2016-2017)、赵涓涓(2017-2018)、郭威(2018-2019),宋昌(2019-2020),裴向东(2020-2021),现任主席为董媛香。
CCF YOCSEF太原期待您的加入。联系人:主席—董媛香 (1336836053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