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是计算领域学术界、产业界、教育界的年度盛会,宏观探讨技术发展趋势,今年参会人数达到万人。每年特邀报告的座上嘉宾汇聚了院士、图领奖得主、国内外名校学者、名企领军人物、各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业内专家,豪华的嘉宾阵容凸显着CNCC的顶级行业水准及业内影响力。此次盛会有111场技术论坛,涵盖32个专业方向。其中YOCSEF深圳主办了“AI与超算融合发展机遇和挑战”论坛,论坛主席是YOCSEF深圳主席魏彦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共同主席是YOCSEF深圳AC夏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该论坛于2021年12月18日13:00-16:00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CC203会议室举行,并获得CNCC2021优秀技术论坛。
论坛合影
论坛背景:过去10年AI与HPC融合发展经过蜜月期,成为最强伴侣。一方面超级计算机及其核心技术对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提供了超级算力,大大提升了大型神经网络的训练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世界领先的超级计算机大部份算力都来自于异构加速芯片/AI芯片。同时AI/HPC融合发展还存在巨大挑战,比如:混合精度计算问题。随着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的出现和逐渐成熟,这也为AI与HPC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本论坛将聚焦和讨论AI与超算融合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从AI/HPC应用软件研发、生物大数据处理、量子计算等几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本论坛特别邀请了山东大学教授刘卫国(ACM戈登•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贾伟乐(ACM戈登•贝尔奖获得者)、深圳鹏城实验室副研究员郑盛根等专家与大家讨论这些问题。同时邀请的会议嘉宾还有山西省超级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裴向东、西南石油大学副教授彭博、燧原科技首席软件架构师李翔等。
刘卫国教授报告
刘卫国老师的报告以团队研发的高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高性能组学大数据处理软件为例,介绍了在有限硬件资源下、在超算平台以及常见的服务器或者工作站平台上如何通过高性能计算相关技术来加速数据处理与计算模拟。
贾伟乐报告:智能科学计算
贾伟乐老师以在线的方式给大家介绍智能科学计算的内涵、进展和挑战,该报告从典型的科学计算出发,以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为例,展示一种全新的智能科学计算(HPC+AI+物理模型)的计算模式。同时从现有智能科学计算软件的角度分享了对计算机体系架构以及人工智能芯片的一点思考。
郑盛根报告:量子算法从理论到实践
郑盛根老师的报告将从量子算法发展的过程出发,讨论量子算法是如何一步步地从简单纯粹的数学游戏演变成为将可能实践的算法,探讨了量子计算将可能给超级计机算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嘉宾讨论环节,大家热烈讨论了AI与超算融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针对AI超算与传统超算在算法设计、软件研发方面的区别是什么?AI超算能否全面取代传统超算?当前量子计算飞速发展,对传统超算发展提出挑战和机遇是什么?当前量子计算飞速发展,对传统超算发展提出挑战和机遇是什么?山西省超级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裴向东、西南石油大学副教授彭博、燧原科技首席软件架构师李翔等嘉宾也从他们领域的角度对这些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经过3个多小时的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未来短期内AI与超算的融合发展仍将是超算领域的发展主旋律,包括AI硬件与超算的融合、科学计算与AI算法的融合;短期内量子计算等新型计算模式很难取代GPU加速卡的地位。另一方面,中长期内将有更多的量子计算+经典超算的混合计算模式去尝试解决特定的一些求解和科学计算问题。
经现场听众评价、论坛委员会专家评审,本次技术论坛入选了CNCC 2021优秀论坛(https://mp.weixin.qq.com/s/lwmG-L4oC6ROOegDYueeGw)。